李翔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666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招生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强。基于此种环境,高职院校要想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准,提高该专业人才的就业率,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本文基于就业导向视角,对“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研究,同时明确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新方向,即“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并提出几点确保该教学模式良好运行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就业导向
前言
“互联网+”这一理念最初被提出是在2012年,而截至目前,该理念一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所谓“互联网”,其实是指以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而“+”则指代互联网技术对其他行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借助新型互联网引领各传统行业的改革及发展[1-2]。在“互联网+”的大形势冲击下,教育界借助互联网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学课程观也对高职院校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需明确高职教学任务;其二,需在教育环节体现就业导向的指导作用。综合以上,本文在就业导向视角下,对高职计算机“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模式展开了相关研究和分析。
一、“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1.实现教学资源的跨区域共享
目前,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同人们的工作、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职院校的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3]。而“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能够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相关教学资源进行集成、整合,同时在教学平台中进行有效推送和传播。通过教学平台,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打破以往时间、空间的桎梏,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查询和下载所需教学资源,此即就业导向下高职计算机教学资源跨校际甚至是区域实现共享与应用的良好体现。
2.有效拓宽教师教学活动范围
就现阶段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虽对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多媒体教学等),但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仍停留在传统模式,局限于“三尺讲台”[4]。此外,由于存在教育资源、配套设施、师资力量等多方面不足,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普及深度、广度均从本质上受到了束缚,进而导致教师教学工作实效性的严重降低。而“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模式可良好解决上述所提问题,该教学模式能够将线下“三尺讲台”教学延伸至线上互动教学,教师可借助计算机及网络开展在线教学、进行教学管理活动,扩大教学活动范围。另外,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及教学平台,融入“互联网+”时代思维,通过多元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跨越时空限制,可打破课内外隔阂,强力改变传统局限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效拓宽教师教学活动范围。
二、就业导向下高职计算“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
1.教学分析阶段
就业导向下高职计算“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分析阶段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其中,学习者分析指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个人特点、一般特点、学习起点、学习风格等开展相关分析,同时明确学习目标、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在线互动资源及形式的选择,以实现学生内因条件同教学外因条件的相适应。教学目标分析指对高职学生学习后所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进行分析,此为预先明确的、可通过教学达到的教学结果。
教学内容分析则指分析高职学生由基础学习能力向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技能水平标准转化过程中所需的先决知识、技能及其相互关系,以此为依据安排最佳的教学顺序。
2.教学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涉及两项任务:在线互动资源准备、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计算机“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所需的互动教学资源在短时间内基本无法完成,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在平时搜集与计算机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将其内化,以实现资源的“为我所用”。搜集完毕后,教师还需对其进行相应整理,在教学时选择与上述分析阶段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将其用于在线互动环节教学中。此外,计算机“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对教师的知识能力也有较高要求。作为在线互动式教学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影响最大的变量,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眼界,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基于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互联网+”在线互动式教学对高职教师的要求是:做好知识储备工作,积累丰富的计算机教学资源。举例而言,进行“网站制作”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制定教学目标,即通过讨论如何搜集时下流行的互联网信息,制作同自身发展特性相符的个人网站,以锻炼学生选择网站主题的能力;在这一教学目标及在线互动式教学要求下,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时,应当现通过各类信息手段(媒体、书刊、网络等)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过滤;最后将其分门别类整理好,选择匹配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信息,从而展开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促使其顺利就业。
3.教学过程设计阶段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心应为课堂,基础则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维果茨基支架理论。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可将具体题目训练或师生在线互动行为作为分析对象,关注特定情境中的师生行为,由此设计在线互动教学过程。首先,明确教学形式,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及实际教学环境确定,包括情景模拟、案例分析、问答环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及实地参观等。其次,设计在线互动环境,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在线互动环境,以加深学生的课堂体验,包括虚拟教师桌椅、教学媒体选择等,以激起其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使其主动学习,培养建构意识。最后,设计教学策略,实时引入在线互动主题,引导学生互动中进行学习,给予其充足时间展开在线式互动讨论,为其参与表现、动手操作的学习机会,提高其观察思考能力,培养其建构意识,提升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教学评价及反思阶段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互联网+”在线式互动教学中,教师对在线互动教学结果所进行的评价包括下列几点内容: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教学主题及内容选择是否科学、在线互动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在线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积极等。在此基础上,高职计算机教师还需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①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互联网+”在线式互动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帮助;②预期教学目标达成与否,若未达成,影响因素是什么等。通过教学评价及反思,教师可进一步发现计算机“互联网+”在线式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可从中了解自身专业素养,知晓今后的提高方向,为其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素养,最终提升就业率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互联网+”在线式互动教学中,学校应基于就业导向角度对现今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针对性加强计算机“互联网+”在线式互动教学力度,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在线共享,完善教学评价,引导职业规划,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意识,促使其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丹."互联网+"视角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4):44-46.
[2]秦璐.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9,25(4):244.
[3]曾景峰.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J].数码世界,2017,(12):381.
[4]顾鹏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