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传森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 福建 德化 362500
考纲要求: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及电离含义,能书写电离
化学方程式;
考情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重难点
1.了解电离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如乙醇、蔗糖等
说明: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其区别是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各种金属单质、石墨、溶液等
④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电解质导电必须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⑤常见的电解质:⑴酸、碱、盐;⑵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⑶水
⑥常见的非电解质
⑴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除H2O)
⑵所有的有机物(除醋酸CH3COOH)
⑶溶于水后变为其他物质而能导电的物质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如CO2,SO3,NH3等
(1)从物质类别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等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看:是化合物且在溶于水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3)从是否自身电离看:电解质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由于自身发生了电离,有些非电解质如NH3、CO2等,溶于水也能导电,但都不是自身电离产生了离子。
2.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金属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它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电解质溶液能导电,说明电解质溶液里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性的关系
(1)强碱和盐等化合物:固态时,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溶于水或熔融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来源:学科网ZXXK]
(2)酸:固态或液态时,只有分子,没有离子,所以不导电;水溶液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
(3)金属氧化物: 固态时,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由于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所以只有在熔融状态下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3.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产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的原理
(1)NaCl晶体是由Na+、Cl-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Na+、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NaCl晶体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与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图所示),使NaCl溶液有了导电性。同理,当NaCl晶体受热熔化为液体以后,Na+与Cl-也都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使熔融的NaCl有导电性
(2)又如氯化氢,它是由分子(HCl)构成的物质,无论是气态、液态还是固态,氯化氢都是由分子(HCl)构成的物质,它没有导电性。当氯化氢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氢分子(HCl)解离为自由移动的水合氢离子和自由移动的水合氯离子,使HCl溶液(即盐酸)有导电性。其他的电解质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原理,与NaCl或HCl相似
归纳总结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4.电离
电解质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的这个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注意:电解质的电离是受溶剂分子或热能的作用而发生的,不是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的,即电离不需要通电
5.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
(1)遵循质量守恒,即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在电离前后不变
(2)遵循电荷守恒,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之和等于0
(3)原子团不能拆开
注意:为了书写简便,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
6.酸、碱、盐的定义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方程式书写的“三原则”
(1)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离子的数目应写在离子符号前面。
(2)质量守恒。即电离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不变。
(3)电荷守恒。即电离前后电荷总数相等。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且是自身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2.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不同的物质其电离的条件不同。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一要符合事实,二要质量守恒,三要电荷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