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计忠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新安南陈小学,江苏省 徐州市 221400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当前,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引导措施,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原因;指导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首先,由于小学生心理没有发育成熟,无法自行面对一些问题,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如果这些心理问题积压过久,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此外,当前学生抗压能力不足,容易蔓延成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生理存在缺陷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身高、体型会产生很大的差别。一些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身体上存在某种缺陷,或过于矮小或过于肥胖,这就给学生心理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还有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经常生病请假,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思想上的负担,导致自卑心理[1]。
(二)心理存在缺陷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学生会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爱慕虚荣、自负、自私等心理。这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定的目标往往过高很难真正实现。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过程中产生心理负担,在此过程中担心其他同学的嘲笑,从而出现心理缺陷。
(三)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是小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机会与太多的人交流。久而久之,在为人处事方面产生问题,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陌生人面前产生自卑,自闭心理[2]。此外,自己的意见得不到表达和释放,容易堆积在心里产生心理问题。
二、素质教育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教师规范自己在课堂上的言行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较为关键,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时候的心理。对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格和言行,从而贯彻落实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塑造人格魅力。对此,教师准备备课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教材内容,预想到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
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使用幽默语言,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对学生的影响都在言行举止这些细节中,对此教师需要注重行为得体、仪表端庄,将高尚的品德贯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例如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参加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与学生们一起出谋划策、排练节目[3]。在评价的过程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教师所利用的评价方式能够创建一个开放的评价氛围,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以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然而只有不断完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正常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与学生达到心灵上的默契,才能够推动教育的正常开展。对此,教师在实际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本着理解、爱护学生为目的,尊重每个学生。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当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更好配合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导致他们的各个能力、兴趣爱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不同的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心理活动。最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展开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能,减少他们的不满情绪,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4]。通过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与家长合作
在实际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能局限于课程教学,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家庭教育相结合。然而,当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够重视,且自己在家庭中存在品行不端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同时,当前很多学生家长会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他们情感以及性格的培养不够重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通过互联网平台一对一的不同方式,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相关的心理教育内容以文件的形式传送给学生家长,这样一来学生家长能够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好地配合教师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家校之间应当进行不定期的交流,针对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分析。若出现一些突发状况,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来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真正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况,认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殿辉,周凤.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神州,2020,(13):164.
[2]谢红燕.加强小学生心理辅导,培养健康心理素质[J].发现,2018,(6):34,120.
[3]杜鸿奎,张兴斌.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8,(2):55.
[4]李国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0,(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