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的劳技课堂评价新样态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9期   作者:罗雪峰
[导读]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
        罗雪峰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了解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还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明确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里所说“积极劳动体验”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动手做”技术实践来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二是通过对劳技作品的评价体验来养成认真负责、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而,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宗旨。
        一、传统劳技课堂评价的弊端
        (一)评价内容单一,重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相当部分的劳技教师还是将教学评价作为衡量学生行为结果即作品的手段,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表扬制作精美、符合教师内心期望的作品,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作品看齐。对于那些制作工艺粗糙、不符合教师期望值的作品,就指出其缺陷,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这种评价方式有一定的可取性和可操作性,但是,这样的评价只能调动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毕竟心灵手巧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精致的作品也不常出现。如果只对结果评价,就没有几个学生是优秀的。这样的评价无形中抑制着、伤害着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法,缺少了对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创造能力等全面的评定。这样的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学习习惯等发展。
        (二)评价主体一元,重教师标准忽视学生感受。
        许多教师因怕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或影响教学进度等,习惯于以教师的标准为标准,以“一言堂”的形式予以评价,就是在学生完成作品设计或作品加工之后,也很少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特点,而是以教材中“评评议议”栏目的要求,进行终结性、结论性评价,学生常常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教师成了教学评价的唯一主体。
        二、劳技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追求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过程和结果并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而在以往的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作品的评价,教师一堂课下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看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如何。其实,学生在一次活动中,每个人的体验和学习的结果是不同的。因而,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如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设计与操作能力、劳动态度与习惯等都纳入评价的视野,把学生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2.一次和再次同行
        以往,劳动与技术课对学生的期末成绩测试,往往是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一个作品,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完成的作品评定成绩,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而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后,有时,学生对老师作出的评价结果感到不满意,觉得有偏差、不合理时,我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向老师说明,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诠释描述或进行二次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评价作品。这样的情况下,当学生的作品完成的不理想时,学生不再会产生心理障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策略二: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等级+星级评价
        传统的等级制往往无法把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明确地表现出来,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且,有时“优”“良”这样的等级制符号用多了,学生会失去新鲜感。于是我们在等级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制作作品或完成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特长、优势贴上相应的星级。我设计了多种星:“制作之星”“创意之星”“合作之星”“进步之星”“卫生之星”“互助之星”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其兴趣。
        2.评语式评价
        评语式评价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催化剂”。现行的等级评价体系,有的同学得了“优秀”等级,可不知道好在什么地方;而有的同学得了“合格”等级,也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差在什么地方。此时,教师可以进行评语式评价,在劳技学习评语中,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全面的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改进作品,也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策略三: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1.反思式自我评价
        学生既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是开展教学评价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在自主交流、团结协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之间更好地达到知识技能的互补和提高。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体会到民主、公平,并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以及不足之处,从而得到鼓励和鞭策,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恰当适时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从同伴的交流、设计中不断开拓自己的设计思路。学生只有真正地掌握自己,驾驭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帮助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交流式同伴互评
        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其实,学生制作的每一件作品或一个设计,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上考虑,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就是学生自己的一种价值体现。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引导组内学生或班级同学进行集体的交流,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相互争论、相互理解,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知识,觉悟方法,修正思想,同时获取极大的情感满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评、互评。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气氛也活动起来了,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地接受知识。
        3.指导式教师评价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评价,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评价活动的主要成员,教师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很快领悟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教师肯定某一学生的观点,就树立起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赞赏某一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就点燃了其他学生思维的火炬。因而说,教师真诚的评价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活力。
         总之,小学劳技课的评价应贯穿于学生学习劳技的整个过程,不断调控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劳技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及时给予有效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S].
[2]管光海.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劳动与技术案例解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3]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