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实验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池市 547600
摘要: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会对幼小衔接中班级管理的改善对策进行简略分析,以此在改善班级管理下,加强对小学生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其对学生即将开展的小学学习生涯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一年级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造成班级管理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就需要以幼小衔接为视角,在对班级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之后,对其改善对策进行全面分析[1]。如此方能在促进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效果的增强下,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的问题
若是以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的话,虽然小学生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但是其在实际的学习当中,通常都会对具体的事物和特定的人群产生依赖心理,如教师和父母等,此种心理使得学生只会利用表象思维进行思考。而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处于心理的劣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会单方面的服从教师,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就是权威,就是不可违背的存在。但实际上,小学一年级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的重视起学生的特点,更是对此环节的重要性进行了忽视。如此单方面的重复要求、耳提面命,毫无疑问哪怕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再多,也无法对教学和管理成效进行提高。另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在历经漫长的接触之后,才形成的对外界的认知。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关注之后,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然而经过调查表明,教师并没有完全的重视起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作用,只是单方面的说教学生,以致学生无法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配合,进而也就无法达到管理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甚至还会缺乏对学生指导的耐心,学生犯错后急于让学生改正,但是越是着急,越是会适得其反[2]。如此的情况使得教师最终失去对学生的管理耐心,进而也就会造成教学效果无法提升的后果。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策略
(一)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依据,规划好班级管理策略
在展开小学一年级的班级管理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实时的关注,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及时的了解。在这过程中,教师首先就需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其次,教师需要通过和学生之间的全方面交流,对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行了解,要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接着,刚进入小学校园的学生难免会觉得新环境过于陌生,进而也就难以适应,此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让学生对小学校园的学习环境进行适应。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实际管理时,教师也需要利用自身敏锐的洞察能力,对学生的动向进行洞察,并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进行了解后,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依据,对相关的教育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化的制定。
之后,教师还需要注意,要对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进行倾听,并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之后,通过具体分析其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中,实现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增强。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协助教师管理班级
事实上,班级学生并不都是就读同样的幼儿园,这样的不同也就使得学生接受的学前教育程度不相同,进而也就导致学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3]。而当学生进入到小学校园之后,都需要对班集体活动进行积极参与。基于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应该先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进行了解,并在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发挥时,引导学生对班级活动进行积极的参与。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发展特征等进行了解,并在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给予信任时,和学生一起,对班级管理目标进行共同的建立。通过对管理目标的明确,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从而在学生作用的发挥中,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进而达到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目的。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教育管理,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对学生进行定性。而是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给予充分关注的同时,加强其对具体活动的参与,之后则可以利用选举的方式,对班级干部、优秀学生等进行选择。然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声誉,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如此的方式,方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在发挥学生个性化地位作用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培养。
(三)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身心发展都不成熟,大多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无法长时间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长期以来,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然而实际上,要想增强班级管理有效性,就必须进行有规律的班级管理,而规律的班级管理又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该合理的规范学生的行为,并在整个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都贯穿进此种行为规范。同时,因为小学一年级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因而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错误行为进行改正,教师应该耐心的纠正学生的行为,既不能过快操之过急,也不能太慢为时已晚,而是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资源,不断的分析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掌握和梳理之后,持之以恒的教育学生。如此一来,教师才能科学有效的展开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从而达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结语
小学一年级是小学教育的起点,因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还是接下来小学阶段的能力发展而言,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此,作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就需要以幼小衔接为基础,在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坚持之后,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对相关的管理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后,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并利用鼓励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班级管理活动的积极参与。如此在增强对学生班级主体作用的发挥下,促进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慧兰.关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 一年级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37):138.
[2]张莉.幼小衔接下如何处理好班级管理工作——以一年级为例[J].时代教育,2018,(10):189.
[3]吴雨亭.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与课堂管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5.
[4]卢燕坤.幼儿园班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班级常规工作的管理策略初探[J].人文之友,2020,(8):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