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平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小学 256300
【摘要】 微课和微博、微信、微电影一样,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短、小、少”等特点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整合优质微课资源,微课的应用给小学数学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灵活性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现代课堂散发无穷的魅力。而在小学数学微课中的美育从小学数学认知美,创造小学数学实践美,开启小学数学运用美,使小学数学美育成为每个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微课 美育教育
提及美育,人们普遍认为其无非表现在音、体、美及文学范畴领域。然而,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微课中进行美育主要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如何陶冶道德情操,如何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蕴含着其他学科难以诠释的美,是一种理性之美、一种抽象之美,不同于我们大自然中天然之美,不同于人类所创造的艺术之美。作为从事多年数学教学的老师,我认为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美育教育的内容,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美育挖掘出来,使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的美育,成为每个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启学生通过微课来认知插图的内涵美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除了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编排外,还为学生配备了相关的插图,进而优化每一章节中数学知识的引入方式。以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利用好教材内的插图,进而借助插图减少课程知识引入的唐突感,使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以使得教材插图之美为学生带来数学知识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必备的先决条件。例如,在《认识乘法》这一章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备课之前先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研究,以组织合理的课程语言,来对插图进行描述,从而将课程的主题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章节插图利用兔和鸡的趣味图画,让学生在插图中对两种动物的数量做统计,而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兔子是2只为一组,在三处进行排列。教师在这种插图下,首先可以让学生利用加法进行统计,进而让学生发现加法统计的繁琐之处,从而引出便捷的乘法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趣味而生动的插图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而这种有效的课程知识引入的方式也将数学教学的严肃感、陌生感逐渐的消除,新的课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便利的统计工具,进而插图之美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之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被提升。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开启学生利用数学微课来实践探究美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于美的欣赏无法深入,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欣赏。他们看见花开得漂亮,只是感觉外表很美观,不会在意他们是否会有美的内涵,这时便需要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体验,利用微课堂的形式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自己认为美的东西,为什么会认为这些东西美呢?在此之前,教师可先举例演示,如教师手中的教学课本,可先问学生是什么形状,具有什么功能,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辨识能力,还能开启他们对实践的思考,一举两得。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则整个数学课程只会变得枯燥,数学微课教学的美感也荡然无存。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改变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有效探究,进而在一次次知识的收获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探究之美。例如,在《圆》这一章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搜集圆形图案,并准备棉线、直尺等工具。而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棉线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利用直尺和圆内两边最大距离为直径的规律进行圆直径的探究,进而通过数据的测量和统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商进行探究,以逐步的让学生发现圆周率的规律。这种实践性的课程知识探究以及发现神奇的圆周率之后的惊喜感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之美有了深切的体会,进而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态度有了良好的改观,对于数学课程的探究有了更大的动力。
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开启学生透过微课发现生活运用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微观化、生活化,有利于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美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生活充满数学美,用数字美装备生活。而这些是当年学生在对数学的美有所了解,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而对于教师数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更好、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师利用微课教学生学习“对称图形时”,可引出圆。教师可先问学生,汽水瓶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正方形或三角形?有的学生便会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外观美观。这是教师便可引导他们:“谁能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或所见过的知识回答?先让学生自由讨论2分钟。经过学生的讨论回答后,可得出:第一:圆是对称图形;第二,圆的直径都相同,所以圆的盖子顶起来相对容易,不易掉进小瓶里。如果瓶盖是正方形盖的话,水会洒出去,肯定不能。这样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知识处罚使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倾身于课堂美育培育的氛围,感受数学之美,使抽象之美生活化、具体化,充分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
四、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小学数学微课在美育教育中优势凸显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部门的支持,大多数小学都完成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配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备课阶段制作精美的微课电子课件,革新数学知识的展现方式。例如,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工具下载相关的动态视频,进而在课堂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举着模型进行演示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而以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展现之美,并在这种美的感染下不断强化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深度。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帮助开展美育教学,可以使得数学教学的形式再一次得到有效的创新,学生在数学之美的感染下,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数学知识探究的动力都有所加强,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育方法的采用,以保障美育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在课程的引入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插图,让学生在插图美的感染下感受数学知识之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以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强化数学学习的探究之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数学游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之美,并借助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从而不断引领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迷人魅力。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感受美、鉴定美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有效的应用好美育教学,则整个教学效果又会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笔者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借鉴,以推进微课教学模式为平台,对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的美育教学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