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张定超
[导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方式、方法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张定超
        四川省青川县沙州初级中学校  邮编:628101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方式、方法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综合使用。
        关键词:有效   课堂教学   效果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便会做出积极充分的反应。而在这种氛围下,教师主导学生的作用亦可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要达到这个“理想境界”,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一、?确定合理的课时目标
        合理的课时目标不仅要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而定,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课时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可行性,特别是针对一些抽象的原理、概念,应运用小步子原则制定符合学生思维递进发展的不同程度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即够得着。当然,由于一个班级的知识层次、体系的差异,学生层次不同,制定出的目标要以大部分中等生为标准,同时要注意让优生也吃得饱、后进生也有的吃。
二、合理的课堂导入
    处理好课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应当认真推敲。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要选用不同的类型。例如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时,许多学生会出现精神不振,甚至昏昏欲睡的现象。我们教师进入教室时,如果先调节课堂氛围,改变学生精神现状(如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案例),再上课,那就又是另一种局面。因此,根据教学中已经出现的一些实例和本人的实践,归纳起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比较旧知导入法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醒学生带着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再通过自己比较,体会而摸索出带普遍性的知识规律。
        2.提示异议导入法
        对于文本中的人物和事件,在评价的时候,一般都有一种固定的评价,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研究,提出不同的评价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3.介绍人物导入法
        教师在讲解那些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之前,先从介绍历史人物入手导入本课,这样的导言,由人物到事件,顺理成章,引入自然。
        4.联想导入法
        提出与新课有关知识,引起学生回忆,加以联想,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


        三、?创设多样的有效情境
         信息技术课理论知识也是难理解、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生动的情境,如问题情境等,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习过程枯燥的情趣化,学习内容抽象的具体化、深奥的浅显化、静止的动态化,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的心理;再以问题“桥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在平时用心收集各种对学习教材有用的材料,如案例材料、图表、漫画、歌曲等等,并在具体使用时注意其实效性、针对性。还可通过如下途径:
 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实行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会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思维活跃、乐于接受知识,愿意主动追求知识,易于唤起创新精神。
2、?巧妙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借以的过程。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处处设疑,去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波澜。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式进矣。”
3、??鼓励求异。?中学生大都好奇,喜欢求异,对此,教师决不能压抑学生而应引导和鼓励。有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三不迷信”、“三允许”(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专家,不迷信教师;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这种勇气和胆识很值得每一位正直老师借鉴。鼓励学生求异,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注重学生参与。??“授人已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会学”,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发展式教学是一种适应当创新教育的先进教学模式,主要内容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动脑动口、去参与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发展式教学的恰当形式。有利于发展展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实践调查引入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让学生带着疑问置身于社会,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耳听眼见的现实中去验证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另外,如果采用学生收集的材料还比教师提供的材料更有吸引力、说服力,学生会热情高涨的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办法。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舍得把学生从教室放到实践中去。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传统上课的看法,而且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无疑还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效果
        在学习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必可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而及时得知这一结果,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调节作用。如获得好的成绩获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精神上会得到满足,会进一步产生学好的愿望,从而在学习上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也可在教师的鼓励和点拨下,看到问题所在,激发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样会是成绩好的学生有更上一层楼的欲望,而成绩差的学生也会有“认真了,我也会”的良好感觉。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们能注意到上述因素。我想,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会拥有良好的心情,轻松的学习氛围,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新论》,童富勇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2.《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策略》温州市第九中学 方海东2009年9月27日主题讲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