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英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市镇小学 717500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无法到达教学目标。这就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文基于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与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多能力培养;计算机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与实践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创新十分活跃的课程,是电子、自动化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满足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课程应以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积极应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挑战。随着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实施,有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资源、考核体系等多个角度出发,对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体系进行梳理,以贴近实际应用为导向,探索符合工科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
一、教学效果评价改革思路
许多教育教学研究者针对课堂教学和效果评价过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针对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块的不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对每一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测试评估系统,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将评估方式按照大数据课程具体化、分模块学习,每个模块占据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按照所占比重划分成绩比重,且模块成绩的评定包含多个方面,这种评估方式是具体有效的;将教材的详细知识体系结构与网络学习平台的线上计算机实践考核相结合,是“理论+实践”思想的完美体现,这种思想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继而大幅度推动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我国仍然处于传统教育为主、信息化教育为辅的教学现状。虽然已经有一些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例如通过网络教学,但大多院校仍采用传统教学的模式,教师通过设计课程内容把握教学方向,占据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改革只是在教学形式有了改变,并没有内在的变化,这样信息化教学也就没有了意义。以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针对基础通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评估,通过结合多种改革思想,吸取不同的线上线下教学改革的优点,构建更加适合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学生多种能力培养评价体系,见图1。多能力培养体系蕴含着5种考核评估方式,能够克服单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片面性、局限性,着重培养学生5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二、使用虚拟技术搭建网络实验环境,依托校园网,利用网络技术上网络课
学习网络技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网络环境,没有网络环境,一切工程实践无从谈起。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十分迅速,一个网络实验室的投入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实验室设备跟不上这种发展潮流。如何使学生勇于动手,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的计算机网络,在实践提高他们的能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虚拟网络实验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践中,我们使用思科的Packettrace开出局域网的建立、虚拟局域网的划分、路由协议等实验。至于WWW、FTP、DNS、E-MAIL等服务器的架设,甚至Linux操作系统则使用vmware虚拟机解决。只要有PC,就可开出计算机网络实验,学生即使离开实验室,仍然有实践的条件[4-5]。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技术,为了说明网络中的原理,相关应用在实际中的应用,现场演示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的通常做法是在计算机实验室上网络课,在讲述Web应用,FTP、电子邮件、远程控制、DNS等常见应用时,借助校园网的环境加以演示,演示完学生立即可以练习感知,教学效果特别好。
三、完善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体系对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学习动力具有积极意义。与高中教育评价方式不同,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评价要综合学生课堂表现、思维方式与综合成绩等多个方面。基于“互联网+”视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参与度与答题积极性给予学生综合全面的评价,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优化评价体系与方案,全方位考察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综合素质,展现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与成果,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信心,为学生学习深层次计算机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探究“互联网+”计算机课程的运用,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设计符合教学标准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增加知识储备,促进教学体系完善与学生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宇,刘鹏,陈卫卫,袁恩.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02):107-111.
[2]诸晓毅.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0(0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