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专业公司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 李红艳 刘继宏
[导读]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高校对此理解不一,
        李红艳  刘继宏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0091
        摘要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高校对此理解不一,均采取了相关举措,专业公司化发展就是产教融合的一个产物,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将会对企业参与教学,高校教学研究应用到企业中产生非常好的影响。
        关键词:产教融合   专业公司化    教学改革   应用
        世界近现代史上以科技创新为标志出现了四次标志性变革,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催生着教育的变革,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类社会全面智能化制造为主导,要求高等教育进入专业公司化阶段。专业公司化要求专业的师生能利用专业的各种资源将公司开办起来,凭借源源不断的业务、项目让公司源远流长下去。要综合利用自己的教室、办公室,将一个专业群或者一个专业开办一家公司,总之要让公司覆盖所有学院、覆盖学院所有的专业或者专业群。?
        专业公司化要求师生善于使用时间框架,能做好业务各流程时间节点的安排,公司部门业务的开展需要什么课程高校就开什么课程,这样一个课程就代表着一个部门,一个课程的师生就能支撑起一个部门。除此之外,让师生人人会谈业务、揽业务、做业务,从而实现盈利,我们的目的不是追求盈利,而是让盈利作为专业公司化的引擎,让项目驱动教学、目标驱动教学、质量驱动教学、问题驱动教学、最大化驱动教学。
        本文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在专业公司化建设与发展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首先,专业公司化发展的优势。
        1.建设国际化“双师型”师资团队,为专业公司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行业专家和成功企业家走进课堂,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定期挂职锻炼,校企共同承接实践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打造师资团队。 每年与国外合作大学互派1-2名教师进行交流互访,引进名外籍专家,形成国际化的教学团队。
        2.依托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公司化服务能力
        我们要力争为语言国家相关企业提供专业翻译人才,加强师生的整体水平训练,通过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国外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等措施,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增强国际影响力。
        3.用特色教学法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保障专业公司化服务质量
        学院将全面开展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改革,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应用型、国际化特色,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使专业的学习更符合产业国际化发展,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为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4.提高师生专业水平和技能,保持专业公司化可持续发展
        在校期间,通过专业技能大赛进行综合测评。每学期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大赛,通过作品展示、翻译技能比赛、工作流程模拟、专业知识竞赛、国际谈判实操表演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展示专业技能。由任课老师和用人单位组成评委团,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失的知识、技能及时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任课教师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保证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专业公司化建设,“三位一体”同发展,为师生“人才筛选”提供新标准
        1.领导定位企业化
        高校抓业务的校长是学校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专业资源、科研资源的总操盘;院长定位自己为运营公司的董事长,业务院长作为人力资源公司的总经理,思考研究、身体力行地做、全心全意落实、追求特色。这样学生该学啥、怎么学,教师该教什么、怎么教就出来了。


        2.教师选用标准精细化
        专业公司化程度,成为选教师的标准。实践中发现,连业务都做不了就是纸上谈兵,一到战场就蒙了,就没见过阵势,不能带兵打仗,就是误人子弟。通过专业公司化发展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学校在总结自己的实践中,形成了“创新、创业、就业、立业”一体化的创业就业模式。
        3.学生“工匠精神”具体化
        工匠精神可以通过专业公司化打造,可以使同学们把事儿做的精益求精。全面开展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改革,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学生为主体等教育教学原则,学生在整体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在校学习期间的态度有所变化,会更细心和专业。
        第三,专业公司化运营,构建“多元”实践模式,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搭建高质量的实践育人平台
        依托学校河北圣兰翻译服务有限公司,设立的语种翻译中心,使得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与单位进行合作,我院学生为合作单位提供口笔译翻译服务,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得到提高。目前,为企事业单位翻译的资料大约有20万字。
        2.提供翻译及专业技能实战岗位
        根据专业建设八化原则,即专业公司化、专业市场化、专业国际化、专业模式化、专业社会化、专业战略化、专业经济化、专业合作化,俄语专业依托河北圣兰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师生共建俄语翻译工作室、俄语国际贸易工作室、俄语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工作室等,积极对外承接社会业务,进行实战锻炼。
        3.实现在“做中学,做中教”
        俄语专业与国内外高规格企业实行产教融合,共建俄语专业,共同培养学生,共同打造商务俄语等专业应用课程,共同建设师资团队,共同编纂自编讲义等,并为学生提供分散和集中的实践教学岗位。
以实际的项目运营为例,可以详细地了解专业公司化建设所应注意的事项。比如,以一次翻译任务为例,可以看到,实行专业公司化建设或发展需要关注以下重点:
        在项目实施过程注重沟通,了解客户需求。一是专业词句翻译。为了能够保证翻译工作的正常开展,俄语专业老师们与郑州某学院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前期沟通,与相关参与培训的专家教师沟通学习该领域专业知识内容,深入了解所设领域学科知识、专业词汇,完成了前期大量的相关课程文件、课件的翻译。
        现场翻译。专业度高,专业词汇集中且量大。与此同时,要求翻译人员灵活地应变,临场发挥、体力、精神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边缘学科的运用。翻译现场会出现各类突发情况,也会出现很多谚语、俗语、武术类术语,火车站现场会出现很多现代化的高科技器械,对翻译人员的词汇积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总结项目成果,让其成为“活教材”。返回学校后,要做内部项目概述、总结及文件归档、汇整打印成书,作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使用和向学生传授的教科书。专业公司化的业务发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实践水平,而且对于翻译团队以及翻译课程的建设有了借鉴性意义,从而对俄语学生的翻译实践认知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不仅增加了师生的阅历,扩展了对不同的了解和认识,锻炼能力,考验了品质。真正起到了“以战代练”“以战带学”。
        参考文献
[1]张静.应用型本科大学专业公司化新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06):81.
[2]孙红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公司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22):150-151.
[3]何晓敏.探讨高职院校的“专业公司化”发展困境以及破解策略[J].科技展望,2016,26(26):352.
[4]刘明星.公司化运行的高职校企合作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