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黄礼冕
[导读] 力量训练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黄礼冕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民族中学530600
        摘要:力量训练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各个阶段的训练强度都不同,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只有在前期打好基础,才能开展举重技术的教学,所以学校应该重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以免青少年在训练期间,错误的训练方法而影响训练的效果,使后期的技术教学受到阻碍。
        关键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
引言
        核心力量训练最初是在运动康复和健身领域中得以应用,后续逐渐被引入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中,并取得较好的成效。核心力量训练是指对身体核心区域中的结缔组织、韧带和肌肉进行有针对性力量训练,包括身体核心区域中的脊柱、骨盆和髋关节。核心力量训练对举重运动员的作用和方法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速度力量在举重运动员的训练项目中占据重要部分,要加强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才能达到举重训练的目的,提高举重技能水平,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能力。所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1.1改善自身的机体供能效果,增强体魄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肌肉内部的毛细血管网会相应增加,进而达到满足身体肌肉运动对养料与氧气的标准需求。另外,在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过程中,他们的身体韧带与肌腱会不断出现牵扯,进而使青少年运动员在肌肉组织内部的结缔组织不断变强、增多,同时,青少年体内的脂肪含量会逐渐减少,从而有效增强运动员的肌肉收缩能力,使之转化为更多力量。
        1.2节省能量消耗
        对于举重运动来讲,速度和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举重要求运动员具有绝对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有着一定的速度爆发,实现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有机协调,促进速度力量能源的稳定发展。当运动员同时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时,在抓举、平举过程中,可有效减少能量消耗,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自身的最大力量,既能够取得良好的举重成绩,又可以节能能量消耗,减轻运动员举重后的疲惫感。
二、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教学策略
        (一)、合理选择训练方法
        训练的方法主要分为负重练习及不负重练习2种,不负重练习一般是克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自身重量的跳跃练习,例如,单腿跳跃、障碍跳跃、台阶跳、蛙跳或者跨步跳等。而负重练习法指的是在运动实践中凭借负重的方式展开力量的训练方法。展开负重练习时,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需要注意:首先,进行负重训练时,不能过于追求超负荷的训练,以免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肌肉受到损伤。通常来说,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的负荷量有标准的指标,即在运动员最大负重量45%~65%范围内的强度。其次,在单项训练时,要控制练习的组数,以免超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通常来说,组数练习的次数在8次左右,完成6组左右即可。

另外,针对举重速度的练习,应结合力量发展考虑,通过提升运动员力量水平来加快其举重动作速度。
        (二)、加强对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
        国内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和国外相比,核心力量上有所欠缺,这和在举重训练中力量训练有所缺失关联性较大。就青少年举重教学来讲,在提升运动员举重素养和举重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使举重教学中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需注重教学中力量训练的实施。在训练时,需积极借鉴国内和国外俱乐部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做法。并且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技能特点,设计和运动员相适应的训练方法,促进运动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在此过程中,需对和力量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且保证人手充足。为了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需增加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构建举重场,对举重设施、体育场进行修缮,进而举重训练和举重教学在实施时获得较好物质条件。同时也需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进行教学培训,并且让教师之间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力量教学在实施时的科学性,提升学生运动素养。
        (三)、结合肢体关节进行强化练习
        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做力量训练时,要结合肢体关节进行,不同肢体或者关节所能提升的运动素质存在差异,围绕肢体和关节做强化练习,有利于举重运动员各方面运动素质的均衡发展。以下肢锻炼为例,通过定点发力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举重爆发力,具体可采用半蹲式纵跳摸高方式,使屈大腿上推力量得到增强,并配合大腿的快速抬起和下放练习,增强运动员抓举时的爆发力,提升抓举速度。再比如对上肢推举力量进行训练时,可将运动员肩膀作为轴,模仿实际比赛动作,通过进行负重抓推臂训练,增强运动员上肢推举力量,并提高其抓举速度,控制抓推方向和幅度,进而在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再比如,围绕踝关节和掌趾进行力量练习时,可采用计时直膝跳方法,通过踝关节和掌趾发力,以较快速度向前跳跃,在跳跃过程中,应与膝关节做好配合,着地时发挥其缓冲作用,避免对运动员机体造成损伤,并使运动员足踝肌群向心及离线收缩能力得到增强。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并提升举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
        (四)、力量训练要坚持循序渐进
        在安排力量训练时要注意把握循序渐进,要考虑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发展和特点,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宜进行负荷过大的力量训练,学生的小肌肉力量要落后于大肌肉力量的发展,要多安排发展小肌肉力量的练习。训练中,学生的关节、韧带在剧烈运动中承受很大的压力,即使学生有很强的肌肉力量,但如果关节、韧带的力量薄弱,肌肉的力量也难以发挥,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加强踝、膝、髋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的力量是很重要的。
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的训练必须要结合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控制训练的强度,才能在避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期间受到伤害的同时,逐步凸显力量训练的效果。所以教练要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质状况与接受能力合理制定训练方案,青少年要严格按照教练制定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训练,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举重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洪波.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36-37.
[2]翟欢庆.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248-249.
[3]刘海霞.探究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6):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