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颢
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366100
摘要:乡土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乡土资源的界定、在《文化生活》中运用乡土资源的意义以及乡土资源的运用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乡土资源 《文化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上“活”《文化生活》。
一、乡土资源的界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乡土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已被一些专家学者多次提及。如:在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中指出:“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种观点也是最被广泛认可的观点。笔者根据这一观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在的某一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源。
二、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的意义
将乡土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是贯彻“由近及远”教学要求的实际措施,也是“生活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因此,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乡土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文化生活》教材本身涉及的内容广泛,具有抽象性,所列举的事例也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山区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堂导入。
例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时,教师首先导入:“大家都知道,北京、西安是我国的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作为‘闽中之秀’的大田是否也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呢?下面请各小组为我们展示一下他们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接着各小组分别展示大田县的传统文化:
第一组:大田板凳龙。板凳龙是起源于江浙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大田县板凳龙于每年元宵节在乡村或街巷迎舞,俗称迎龙……。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组:大田土堡群。大田文化遗迹遗产众多,大田土堡群有“福建土楼之母”之称……。以土堡为主要代表的古民居是大田古建筑的一大景观,也是大田历史文化传承的一个最突出亮点。
第三组:大田戏曲。大田有着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大田大腔戏有戏剧“活化石”的美誉,而文江乡朱板村的丰场戏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宋代杂剧”,可谓21世纪戏剧界的重大发现。
第四组:弘扬苏区革命精神。大田有丰富的红色革命遗迹,如朱德旧居暨济屏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大田具有红色区位优势,用红色文化构建精神家园方面有着非常优越的历史条件。
以上各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了大田独特而又浓郁的乡土文化,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同时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例。可见,运用贴近生活、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的乡土资源作为导入,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引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
2、有利转变学习方式,贯彻新课改的精神
《文化生活》一书的编写虽然都尽量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造成教材中的一些案例、问题情境滞后于当前的实际,或者有些对山区学生来说显得“高大上”,这就要求教师要去寻找新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材料,以提高政治课的时效性。而乡土文化资源的案例材料就符合这一要求。
如在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之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时,笔者展示了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山高、雾多、水甜、茶香”是屏山的自然优势,也是雾海茶人家民宿旅游项目落户屏山的首选。当高山茶园“联姻”生态旅游,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小镇必将续写新的富民产业篇章。此外,屏山境内还有宗祠文化、红色文化和南音、高甲戏、车鼓舞、木偶戏等传统文化及赛猪会等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元素将被进一步开发利用,实现茶产业多元化发展与旅游经济提升效益双赢。以茶为媒,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屏山将走出一条独特的绿色富民之路。
案例展示之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2)作为一名大田人,你觉得应如何进一步以文兴茶,让大田高山茶扬帆出海,拉动大田经济发展。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动态、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顺利突破了重难点;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正确处理好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了解
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重视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的主导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乡土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活》教学的结合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在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大田文化传播大使,你将如何推广、传播大田乡土特色文化?通过学生课后合作探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使他们明确了大田特色文化的优势,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归属。
三、乡土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教师要强化乡土资源的利用意识,有目的地收集整理乡土资源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拘泥教材,成为教材的被动执行者,缺乏主动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意识。因此,教师要树立多元化的课程资源观,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在教学中积极寻找与乡土资源的契合点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环节寻找与乡土资源的契合点:新课前的预习准备、新课的导入、重难点的突破、课后练习的编制等,从而使乡土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3、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期间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如:去年暑假我布置学生回去考察自己乡镇的土堡情况,提醒他们主要从土堡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三个方面去收集整理,回校之后写成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在班级交流。
4、在选用乡土资源素材时要坚持辩证的态度,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原则
在选取乡土文化资源时,要提高辨别不同文化的眼力,要选取那些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高尚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优秀乡土文化素材,要避免狭隘的地方主义、落后腐朽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总之,乡土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文化生活》的有效支撑,是《文化生活》教学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永恒.打造乡土政治课堂激活政治学科魅力[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8)
[3]朱士英.发挥地方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5)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市级课题《利用大田乡土资源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JYKT-1905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