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刘辛钦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
        刘辛钦
        福建省南平市太平中学    353015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积极探究新课程改革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有效方式,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只有这样才算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切实的人才输出。而为了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优化创新运用上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单纯地拘泥于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气质和素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是当今社会教学下重要的举措。因此面对这一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现状,需要教师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运用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真正的学有所获。而怎样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活动设计,以给予学生最好的引导,就是本文分析和探究的重点。
        一、丰富课程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影响比较大的问题,是许多教师受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严重,长期使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的为学生用语言和板书来为学生讲解内容知识,忽视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极大的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健全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要注重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营造欢乐愉快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
        例如在教学“友谊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在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如果你的朋友被别人欺负了,你应该怎样做才能表现出你们之间的友情?以趣味的问题为引导,让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并发言,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教师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也能更好的开展。又如在教学“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日渐普及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自己制作一个关于解决困难、正确面对挫折的动画,带入到课堂中为学生展示播放,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自觉的、主动的参与课程学习活动,并对课程内容的教学更加印象深刻。


        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情感认同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本身,有着非常多的理论知识,以及语言讲解的部分,教师如果长期使用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对知识学习产生枯燥、厌烦的心理,而为了规避这一教学问题的产生,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初中生兴趣爱好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以及法治条例的理解,教师可以将所要教学的内容融入到生活中,以学生常见的生活事件为案例展开探讨,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强烈认同感。
        如在教学“珍视生命”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教师可以以生活事例为导入,让学生思考回忆生活中最近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诞生与流逝,是在什么时候?可以是自己身边切实发生的事情,像是弟弟妹妹的诞生、在医院就医看到的生命获得拯救的事例,也可以是在网络上看到的,并对于自身生活有影响的事件,如汶川大地震等。让学生互相交流与分享自己的故事,并据此引导出学生思考:我们应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待生命的新生?该怎样避免生命悲剧的重演?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历,回忆当时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这一方式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有助于为本节课的有效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联合多方力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益
        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是为学生未来的更好生活打下基础,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切实实现离不开教育合力的参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集结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力量,诸如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使其形成一股合力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以促使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获得切实的培养发展。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宣传法治新风的活动,或是组织法律知识宣传的板报设计,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校举办的爱护环境、争当优秀志愿者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的理论可以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以致用。而在联系学生家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通讯技术,通过建群的方式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共同努力来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除此之外,社会上也存在很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可以配合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等保持联系,邀请一些法治专家和学者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活动。通过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来完善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获得真实的成长。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充分把握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实践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汤希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80-81.
[2]李光升.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一点认识[J].求知导刊,2019(3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