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3D打印高中创客课程开发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郝正达 姜和丽
[导读] 本文主要对学校通用技术课程模块教学中,
        郝正达  姜和丽
        六盘水市第三中学  553000
        摘 要:本文主要对学校通用技术课程模块教学中,融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3D打印高中创客课程的开发目的、开发可行性条件、课程开发的过程进行叙述,通过对课程开发的经验总结,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开展这一类课程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3D打印;少数民族文化;创客课程开发

1.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研究为高中学生提供继续学习3D打印与三维设计技术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课程资源,提升新技术在学校校本课程中的含量,丰富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形式;发挥本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构建民族文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培养学生对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传承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填补将民族文化融入3D打印技术的高中创客校本课程研究的空白,为其他学者和教育科研人员研究类似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通过研究改变目前学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条件
        首先,越来越多的学生对3D打印和设计感兴趣且有学习基础,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第二,本地区属于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区,拥有典型的民族文化。例如水城县南开乡的小花苗、六枝特区梭戛乡的长角苗、月亮河乡的布依族、盘州娘娘山和水城县海坪的彝族文化旅游区、梅花山的回族风情景区都具有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和文化集中体现。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发掘为教学资源。第三,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不愿意学本民族语言,不了解本民族文化习俗,民族文化瑰宝正在被淡忘。需要对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创新和传承,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通创新以丰富人民的现代物质生活。第四,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学改革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状况进行改革。通用技术课程已经实施了十来年,如果没有学业水平的要求,不会被学生、学校所关注。我们需要改变那种纯理论灌输、应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通用技术模块课程,通过模块课程中的项目化实操学习,培养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通用技术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第五,学校在制度和软硬件上给予支持和保障。2018年2月,学校原则上通过了我们编制的课程实施方案,将“全力支持通用技术学科开设模块教学”写入学校工作计划。选派了任课教师到北京学习,参加了3D打印与三维造型能力认证,调配了教学专用机房并购买了设计软件、添置3D打印设备等,在师资、制度和硬件上给予了支持和保障。
3.创客课程的开发过程
        3.1组建课程开发小组。课程开发小组以课程实施人员和课题研究成员为主。组长为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要负责把关课程开发的总体方向和思想指导,同时协调解决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校长也给予了多次指导和要求。副组长是学校教学部门领导,分别是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和教研组长(课题负责人)。同时还聘请了课程专家——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学科资深教师、高校对口专业教授以及学科教研员对课程开发进行指导。
        3.2分析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课程开发组成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了多次研讨会议,对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围绕课程开发的需求、开发目的及价值、师资条件、课程实施的硬件条件保障、学校教改政策支持、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坚定了课题组继续研究的信心。
        3.3拟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我们开发本创客课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最低学科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用途,3D打印机的结构、分类和工作原理以及正确的使用操作,并在融入了本地民族文化元素的项目案例实操中学会使用三维设计软件——中望3Done。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本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文旅作品的创作设计,并打印出实际作品,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最终实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五大核心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3.4编制课程实施方案。在课程开发小组组长、副组长以及学校校长的指导下,课题组编制了学校《通用技术课程模块教学实施方案》,其中对《3D打印与创意设计》课程实施进行了详细表述。课程实施方案主体框架主要包含:课程实施领导机构及职责、课程实施对象、课程实施课时安排、课程模块构成、课程模块介绍、课程实施师资分配、课程教学评价、课程实施保障机制、课程实施考核与评价九个部分组成。课程实施方案是课程有效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和保障依据,根据实施方案可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是研究的重要成果,对课程的推广具有操作性价值。
        3.5编写课程校本教材。通过课题组的多次研讨和责任成员的辛苦工作,编写了180余页的《3D创意设计与打印》校本教材。教材由浅入深,兼顾了初学者和已经入门学生的需求。共选用了六个学习案例项目,其中四个案例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录制了所有项目的实操微课,便于学生及时参考学习。另外,考虑到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案例项目,用于学生拓展训练。为了帮助学生后续能力提升,课题组还编写了融合开源电子、图形化编程、人工智能基础的《创客作品制作》(2019年10月已出版)、《青少年3D打印与创意设计基础教程》两本共30余万字的读本,供学生选择性学习提高。
        3.6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依据自编校本教材《3D创意设计与打印》执行,具体如下表:

        备注:此表未包含教学准备周和考核检测课时安排以及各类放假、考试等不可预知的时间,实际教学实操时间共计两个学期36课时。
        
参考文献:
[1]顾建军,吴铁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2
[2]何强. 3D打印技术在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福建师范大学,2015.
[3]蔡明辉. 高中3D打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吴刚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0(07):1-5.


基金项目: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7年度专项课题“融入本地民族文化元素的3D打印技术高中创客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175230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