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四小学 164300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我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就要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作为一个班集体的主持者,在工作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种做法:
关键词:环境、氛围、评价
一、布置优美舒适的教室环境
班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班级环境好,学生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活泼的、心开朗的,反之则不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将教室布置的优美舒适呢?
首先,要干净整洁。如果把学校当作一个家,那教室就是学生的小房间。“小房间”的布置首先要做到干净舒适。班级要制定严格轮值制度,让学生们通过自觉履行义务,做到教室内桌椅整齐,地面干净,班级整体整洁,一走进课室便有心情舒畅之感。
其次,班级的装饰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专栏,如“如何消除考试畏惧心理”“怎样变成一个阳光开朗的人”等;设置“知心姐姐”信箱,进行心声交流和给学生解难释疑;开辟“佳作小天地”,张贴学生优秀书画、作文及悬挂名人名言,美化教室环境,启迪心智;建立图书角,学生踊跃捐赠图书,丰富班级丛书,定期开展阅读及阅读交流活动,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使学生在阅读及交换读书心得的过程中收获颇多,同时帮助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优美的环境会处处受感染,时时受教育。
二、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作为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所以我们不但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善良仁爱、宽容豁达、积极乐观、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在低年级,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故此,教师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受用于学生。想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心理健康。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态一定要做到亲切自然,讲课时教师的语言精练明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同时更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教师平素不能师道尊严,不能摆架子,更不能硬以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做为教师我们要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朋友,对他们要充分地加以信任,有事同他们一起商量,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相们你,把心中的想法和小秘密毫无保留地告诉你。我班有一个女生有智力缺陷,学习成绩很差,自卑心理很重,与同学很少来往,性格孤僻。我故意降低对她的要求,使她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每发现她有进步,都在全班公开表扬她,帮她树立形象。开导她要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渐渐的,她的各方面都有了进步,学习成绩提升了,学习兴趣浓了,也喜欢和小朋友们接触了,下课时经常看到她的脸上挂着笑容。她在日记中写到:“我喜欢上课,尽管我的成绩还不是很好,我喜欢同学们,他们对我很好,我喜欢老师,她好象知道我的心里想些什么……”作为班主任,要与学生坦诚相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中老人宠爱着,由于这些种种原因,他们往往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团结友爱,不珍惜友情,这些孩子有时还会产生孤独感,久而久之会形成问题学生,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在班里提倡“爱自己、爱同学、爱集体”,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助他,同时也鼓励每位同学做一件表示自己是集体小主人、同学好伙伴的事。
对于后进生,我为他们“开绿灯”,请他们当小组长或文体委员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为后进生定一个小目标,让他容易实现这个小目标,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随着后进生的不断进步,在班级小组内让他们担任小组长一职,慢慢地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学习,进行合理分工,如何让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学生们在学习上互帮互助,活动中协调合作,逐渐学会怎样处理组员的不同意见,取长补短,全面认识自己又接纳别人,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
三、开展多种活动,创设活泼的活动氛围,让学生施展才华
1.认真上好班队会课。每周一次的班队会课上,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雏鹰行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雏鹰假日小队"手拉手文明行动,加大深化"手拉手"互助活动,组织开展"争当文明学生"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拓宽了队员的活动领域,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积极、开拓、自立、创新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让学生在课堂上展露头角。还有一些孩子在家长和同学面前比较胆怯,不敢发言,但在学习上很出色,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从课堂入手。课上鼓励孩子多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教师适当的点评表扬,学生间的鼓励,使学生勇于发言乐于发言,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克服自卑、厌烦、焦躁等心理。
3.让学生在活动中展露头角,“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许多学生因自己成绩差而悲观失落,失去生活乐趣。陕西12名少女集体自杀就是因为考试成绩差,心理压力太大,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每个孩子们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我们要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表扬他们。例如,组织篮球赛、书画比赛、小型田径赛……尽量让每一个孩子有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结合学校的这个德育主题,我也开展了许多有趣的体验活动。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军营、去社区义务扫雪、慰问孤寡老人、去孤儿院演出、做志愿者、参观电视台……一次次体验活动使学生收益非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人格得到完善,心理得到健全,思想得到净化,心灵得到升华。
4.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读书,在书中汲取“营养”。“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可是使人明智、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是描写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的书籍,更能让学生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多读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伦理灿烂辉煌,中华文化在明德、求知、治国、齐家方面都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可以借助古圣先贤的思想去影响带动孩子们,调整好他们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实现的,为心育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积极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正确的评价,保护氛围
教师要全面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防止走进“先入为主”的误区。班主任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某个学生的固定印象,不应该看到某种事情就和某个学生联系起来,或把他归入某个群体之中。有的学生常受表扬,但犯了错,老师不能护短,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受到批评教育。有的同学常受批评,但做了好事,有了进步,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地给予积极评价
五、与家长积极沟通,和谐氛围
有些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大相径庭,我们要经常与家长沟通,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只有老师和家长联手共同努力,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争取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综上所述,活泼、向上、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J].郭新亭.山东教育科研.2001(10)
[2]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J].张玮.中国校外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