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兰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上元观小学 陕西省 汉中市 723211
摘要: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让老师会运用多媒体、会将多媒体高效的带入课堂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整合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如一匹匹骏马在网络时代的大草原上奔驰而过,然而,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看到的却是农村孩子对外面未知世界的憧憬与向往。我还记得我在教学《花钟》一课时,孩子们看着书本上“万寿菊”“夜来香”这样生僻的字眼所流露出来的茫然与好奇,我特意从网络上搜集了各种花的图片,用PPT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让整节语文课变得妙趣横生,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也比以往口头教学时活跃很多。因此,我认为,一位优秀的老师,传道受业是远远不够的,带领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增长学生的见识,才是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多么重要,我也受此启发,做出了如下的实践研究:
一、让每位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靠教师一张嘴说教,学生只能想象,而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通过具体实物与图片的演示,直观明了地阐述抽象的知识。信息技术不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且是学习内容或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扮演着学习、研究工具的角色,发挥着学习环境的重要作用。只有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意义,先进的信息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出发挥最大的优势。因此,转变教师的观念首当其冲。
二、加强对多媒体的管理与应用
如今,信息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如何让乡村教师正确运用与管理多媒体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老师对多媒体操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时效性,熟悉地运用多媒体,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项设备的技术与优势,让学生享受课堂、热爱课堂,感受知识所带来的魅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师因为对多媒体的陌生,在课堂上浪费了不少时间,课堂缺乏连贯性,学生们也由期望变成失望。出于这一原因,许多老师不敢采用多媒体教学,甚至觉得多媒体十分麻烦,不乐意采用这种方式。其实,只要学会如何正确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上,多媒体会成为一个非常“贴心”的教学工具。
三、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上的另一个“小老师”
多年以前,让一台电脑为学生上课无疑是天方夜谭,而现在,电脑不仅能给学生上课,还能让课堂变得活力四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枯燥的单词,虚拟的对话使多数学生学习没了动力,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使声音、文字、图像、实物、情景同时出现,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在这种场景之中,学生的兴趣极为浓厚,对话的场景也极为自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运用知识。有这样一位好“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四、信息技术为老师带来福音
近年来,网上阅卷在农村受到青睐,简单来说,就是用信息技术来评价学生一学期或半学期的学习情况。传统阅卷统计分数十分困难,工程量也非常大,存在些许弊端,如今网上阅卷的普及,将数据上传到电脑上,不用带着一摞摞试卷,只一部电脑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可谓是非常方便了。在数据的处理上也是十分的精细与理智,学生的名次、进步率、退步率、优秀率、及格率等都会在网阅结束后一一展现出来,清楚明白,不错过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同时又能及时找出退步学生的问题所在。信息技术为老师们提供了便利,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五、让学生受益,让家长放心
常言道:网络是把双刃剑。不少家长因怕孩子掉入网络的深渊,杜绝孩子接触网络,其实,信息技术进课堂正体现了网络有益的部分。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们会高效率的投入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遇到困难时不是一味地找老师要最终答案,而是去动手查阅相关资料,自己为自己答疑解惑,这样的过程一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信息技术走向农村,为课堂赢得生机与活力,为学生带去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明确整合的根本目的和方向,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探索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契机,农村学生同样能够抬头挺胸,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蓝明钊.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5):7-8.
【2】孙家梅.浅谈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低段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读与写(教师),2018,000(001):P.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