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观察,轻松写作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浦桂华
[导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文,
       浦桂华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西宁街道第一完全小学655400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文,甚至怕写作文,症结就在学生往往不知道写什么,觉得没有内容可写。观察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获得生活体验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说:“为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就能积累起写作素材的资源库,不但有内容可写,而且还能写得生动传神。
        
        关键词:写作、观察、积累、联想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有不少学生一提作文就觉得很头疼,写作文时,总是会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从下笔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写什么,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如何才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如何“从内容入手”?内容从哪里来?观察。观察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获得生活体验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说:“为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居里夫人的女儿曾把观察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观察,各科教学中只有运用观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一切发现都要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学生的习作要有新意,不断有新的素材,就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那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呢?
        首先要让他们理解弄清什么是“观察”?儿童心理学指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观察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认识了观察在写作中的的重要性,全面深入理解了“观察”之后,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就有了目标和方法:
        一、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细致入微地进行观察
        孩子的观察一般都比较直观、笼统,如果给他们拿出一个苹果,问他们这是什么?他们就会不假思虑地说“苹果”,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引导他们细致地进行观察,追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孩子可能会说出苹果的颜色是红的或者绿的,苹果的形状是圆圆的;我们再继续引导,让学生摸一摸,他们会说出苹果滑滑的;再切下一小块,让学生尝一尝,学生会说出苹果的味道很甜。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观察一定要细致,观察用动用多种感官,不能光用眼睛看,还要用鼻子闻、用耳朵去听、用手来摸、动脑思考、用心感受……要充分发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联觉的作用,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味、声、色等各方面,并用心去感受,这样使观察到的内容印象更深刻,写作时就能写出事物的真实、生动与灵性来。
        在这样的引导中,也就让孩子们无意识地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拓宽观察的视野
        观察什么?不是拿个什么东西放到孩子们的面前,再让他们观察,而是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养成时时处处会观察的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现在的孩子对社会接触较少,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总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其实,好多作文的素材就在身边,学生俯首可拾,只要学生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就一定能解决 “没什么内容可写”的难题。
        比如:湖光山色、花鸟虫鱼、日月星辰……一个人、一幅画、一个物品、一个场面、一次活动、一件事、一个现象……这些丰富复杂的自然、社会、生活现象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孩子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草木鸟虫鱼,都在我们的视线范围之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养成观察的习惯,处处留心观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注生活热点,积累写作的素材。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不会愁没有东西可写。
        三、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在观察时就要努力去寻找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也说过:“对你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在观察的时候,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才能观察到细节,才能写得具体而逼真。
要求学生观察时,一定要抓住特点。比如:让学生观察小动物,
让他们特别要关注它们与别的动物长得不一样的地方;仔细观察它们在吃、住、玩、行等方面的生活情形,关注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等。比如:观察下雨,让学生观察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天气的变化情况,观察雨的大小、粗细等形状认真进行观察,而且要求观察的时间要长,不能只看一下就记下了或写下了。比如《荷花》一课中,作者观察的荷花从花骨朵、半开的、全开的细致地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抓住了三个阶段、三种形状荷花的特点。而要抓住特点、抓住重点进行观察得坚持长时间观察。让学生也谨记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中说的话:“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四、引导学生观察一定要做好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写道:“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培养了学生会观察,还得养成记录(记事)的习惯,随时随身携带袖珍记录本。把每天观察到的人、事、景、物、活动、场面等分类进行简单记录或者写成观察日记。如观察事件,可记录下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等;观察人物,可记录下人物的姓名,观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人物的外貌、有关事件等;观察景,可记录下观察的时间,景的名称,观察的顺序,景的特点及自己的感情等;观察物,可记录下物的名称,物的特点,物的用途或功能以及自己对物的感情等;观察场面或活动,可记录下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气氛、人物的活动及自己的感受等。学生的记录本就是学生作文素材的大仓库,有了这个“大仓库”,学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何愁没有东西可写?
        五、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有趣。小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要引导他们学会一边观察一边展开想象,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联想到的事物联系起来,感知到的事物才有神。比如:看到孔雀的尾巴,就能联想到扇子,看到燕子的尾巴,就能联想到剪刀,这样,孩子们在写作中就会用扇子比喻孔雀的尾巴,用剪刀比喻燕子的尾巴,把红脸蛋比作苹果,把眼睛比作珍珠……就能把作文写得形象、生动、传神。
        观察是写作的门径,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一切外部的信息都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愿望。所以,我们应该以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为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