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彭大宇
[导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彭大宇
        广西 南宁市 江南区江西镇智信小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表现。能否写好作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圈子小,接触的事物少,视野不开阔,认识事物的能力差,只是靠书本中学到的语句来完成一篇好作文是很困难的,甚至是生搬硬套的。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更为重要。这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引导朗读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表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能说会道,写出一定水平的文章,可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达到了一半的目的。但是,写作又是学生所有作业中难度较大,心理负担较重的一课。那么,怎样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端正写作态度,消除心理障碍
        先让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使他们认识到学生不是作家,不要怕写不好文章,要坚持练习写作。写写日记,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用一些名人故事作为榜样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唤起写作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能从厌恶作文到喜欢作文,自觉作文,写作思路自然会从闭塞到通畅,豁然开朗。[1]所以,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写作环境,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少先队活动、体育活动、外出旅游等。同时要求他们在家里做家务,参加公益活动。通过投身生活,丰富了写作情感,唤起其写作欲望。如:在指导四年级学生的习作《秋天的田野》时,我组织学生到田野走走看看。学生们可高兴了,他们有的被一派金黄的稻谷吸引,有的陶醉于芳香诱人的蔬果丛中,他们仔细观察,谈论着田野里各种景色独特的美,流连忘返。第二天早上上作文课,我让同学们谈谈昨天所见,他们把稻田里的稻子,各种各样的蔬菜描述得可美啦,有些描述竟是我闻所未闻。看他们说得那么津津有味,我趁机提出:“你们能把刚才所说的话儿记下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能,我们试试看。”这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笔,心中涌动着强烈的表达愿望,争先恐后地把说的话儿写到本子上了。此外,在教学语文课时,我注重语文教材内容的形象感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运用朗读、描述、图画、录音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收了较好的成效。
        三、从易入手,改写作为生活杂记,培养写作兴趣
        因为习作难,所以学生才怕写,往往在未下笔就乱了方寸。如果把写作改为生活杂记,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们消除了“谈写色变”的心理,由怕动笔写到喜欢写,这样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自觉写,有事必记,有感必抒。只有使学生尝到了写杂记的兴趣,他们便会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写作时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官效能,更全面的深入地去挖掘素材,捕捉写作的镜头,并急切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美,真实、集中、具体、生动地在杂记中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因势诱导,引导激发他们的写作才能,并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办起《语文学习园地》,把写得好的杂记张贴出来。这样既鼓舞学生写作的热情,又使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便收到明显的效果,同学们懂得如何选材了,对写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有个同学在他的杂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原先我是很怕写作文的,一见习作题目就怕,不知道写什么好,经常抄作文选的,后来老师叫我把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事以杂记的形式写下来。这样当我写作文时就轻松多了,觉得写作文还是有趣的,碰到有特别的事总想写下来。”学生由“怕”写作到主动写作,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也是成功的开始。
        四、引导朗读,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良好语言素质
        一般来说,学生的口头语言一般都明白无误,原因在于学生从牙牙学语起就置身于口头语言环境之中,从小受到口语熏陶,形成了良好的口语感的缘故。很明显,学生的写作出现字、词、句、段、篇等综合写作能力偏差,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书面语言环境所致,一直以来,语文课的教学重分析而轻朗读,朗读少,所受的书面语言的熏陶也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读,不断地反复朗读语言规范的文章,才会自然而然的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形成良好的书面语感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就有了良好语言素质,作文时则可使文辞优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小本子,摘抄优美词语、文段,含义深刻的名言警句,形象生动逼真的描述,构思巧妙的情节等,时常朗读,争相传阅,久而久之,学生习作的句子通顺多了,再没有出现过方言化的句子,且生动形象,有的甚至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他们的写作能力果然有了提高。
        五、规范语言,丰富词汇,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是写不出好的文章的,所以,规范语言,丰富词汇在习作教学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现在,我们使用的标准语言是普通话,由于地域的不同,有着甚多的方言。例如在本地,把“太阳”叫“热头”,“赶集”叫“赶圩”,“下雨”叫“落雨”等。这些方言,使用范围狭窄,反映到文章中来,必定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在上写作课时,首先是重视语言的规范,方言地区初学写习作的学生,往往分不清哪些是标准语,哪些是方言,所以学生常常把一些方言写进去。其次是丰富学生的词汇,语文的课本中的名篇,词汇丰富,是学生丰富词汇的一条主要途径。
        六、留心生活,坚持写日记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功夫在文外。要教会学生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的材料才会取之不尽。[2]俗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教师指导学生留心在家庭、学校、社会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东西,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又积累了写作材料。在布置了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的时候,我提醒学生必须回去仔细观察你们的家里的小动物,比如小猫、小狗......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包括外形、生活习性等等,例如小狗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小猫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提示有目的的对家里的小狗、小猫等动物认真细致地观察,发现了平时没注意到的地方,比如小猫小狗身上的毛的颜色并不是单独的一两种颜色,还懂得了应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的这些颜色,以及他们爱吃什么,怎么和同伴们玩、怎么睡觉等等。另外我要求他们在介绍动物朋友的外形时,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写,这样习作才能表达得清楚、有条理;介绍动物朋友的特点时,要抓住主要特点详写,次要特点略写;描写时,多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让作文更生动!于是他们很有条理地描述了自己家里的动物朋友,那是一篇篇非常不错的习作。
        总而言之,指导学生写作,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应多采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最简单的步骤入手,层层推进,让他们觉得写作不难,积极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引导他们多读多练,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琴.兴趣是学习语文的最好老师[J].吉林教育,2012,000(12Z):P.48-48.
        【2】周治雄.做生活的有心人,写生动的好作文[J].新教育:海南,2017:6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