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级岗位动态建设策略研究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沈彩虹
[导读] 本文从岗位建设历经的三个阶段,来阐述新型的、
       沈彩虹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江苏常州 213000
        【内容摘要】本文从岗位建设历经的三个阶段,来阐述新型的、动态的岗位建设更利于学生的发展:1、从零开始,依据真实的班级生活定岗定位。2、打破常规,制定新颖的班级岗位管理和评价制度。3、微型模拟,建构立体式班级岗位运行模式。
        【关键词】班级岗位 动态建设
        【正文】
        一、从零开始,依据真实的班级生活定岗定位
        2013年8月底,当我拿到新学生名单的时候,我就在想开学之后班级里的岗位工作如何落实?思前想后,我决定沿用上届学生设置的那些班级岗位,并制作成了一张“岗位设置说明表”,在开学之前就通过QQ群,发给了每位家长,让家长协同孩子一起商量并确定自己的班级岗位。本以为事情做在前面了,会让我的班级工作轻松一点,让我没想到的是:即便有岗位说明,但是孩子还没进入到班级,还没经历班级生活,这些岗位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几个不认识或者认识的字,其他毫无意义。经过一个星期的班级生活体验,9月9日下午第一节班队课,我和班级里49名可爱的孩子,一起商讨定下了适合我们班级的15种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孩子们负责说和补充,我负责记录,短短的40分钟,我们就完成了“岗位设置”这个壮举。接下来就是孩子择岗的问题了,别看他们才刚刚入学,想法还是一大把的:有的是为了展示自己识字量多,就选择领读员;有的想过一把管理别人的瘾,就选择了早阅读管理员;有的则因为喜欢睡懒觉,赶不上早阅读,就选择了午餐管理员或者静班小卫士;还有的想当小警察,就选择了课间小警察……不管怎么说,看到他们能基于自身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到人人有岗,我觉得班级岗位工作发展势头还是蛮好的,毕竟自己选择和老师强加,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主动和被动差一个字,岗位工作做起来就不一样了。
        二、打破常规,制定新颖的班级岗位管理和评价制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摸索,在总结上学年班级岗位工作的基础上,我决定打破以往常规的班级岗位评价和管理制度,开始一种全新的岗位管理和评价相结合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有两个主体构成:小精灵岗位服务公司和小精灵币。前者是把班级岗位更加具体化和责任化,后者则是实现岗位评价的量化和实质化。
        先说一说“小精灵岗位服务公司”这个机构,其实班级所设岗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原有的基础,把班级岗位更加细化,由原来的15种岗位细化为29种岗位,然后给予班级岗位工作一个更好的“名称”——“小精灵岗位服务公司”,并让孩子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工作的单位会设立哪些部门,最后利用班队活动课,经过大家的商量讨论,在人人有岗的基础上,把岗位归类,合并成8个部门:课外阅读部门、晨检卫生部门、卫生保洁部门、午餐管理部门、作业管理部门、纪律管理部门、图书管理部门和爱心互助部门,并给每个部门招聘一位“部门经理”,督促本部门成员认真完成岗位工作,部门经理享受“双工资”待遇,佩戴专门设计的“经理工作证”,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专门设计的工作手册。就这样,“小精灵岗位服务公司”紧锣密鼓地成立了!看着“小员工们”各司其职,努力地“工作”,教室里井然有序,我觉得成立“小精灵公司”,改变原有的,一成不变的岗位管理制度,确实给班级工作带来了“活水”。
        再来说说“小精灵币”,“小精灵币”是在“小精灵岗位服务公司”成立的基础上运行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之前,为了鼓励孩子们做好岗位工作,以及班级里其他学科上的任务,老师都会发一些“小红花”、“五角星”之类的贴花作为奖励,很受孩子们喜欢。

于是,我们正副班主任就想:既然成立了“服务公司”,我们为什么不能设计属于我们班级特有的“流通货币”呢,一来可以取代各种花式的贴花,二来若以“岗位工资”的方式存在,必定可以引发学生们的高度兴趣。于是,在这样思考的基础上,在征集了科任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基础上,设计出以我们班徽为主题的“小精灵币”,“小精灵币”和我们平时生活中流通的货币一样,也有不同的面值,比如:粉红色是一元面值的精灵币、绿色是两元面值的精灵币、蓝色是五元面值的精灵币、黄色是十元面值的精灵币。每周五的夕会课,由各个部门的经理对本部门的“职员”作岗位工作评价,当然“职员”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然后作为公司“总裁”的正副班主任会根据每个职员的工作情况发放“工资”(普通职员是每周5元小精灵币,部门经理是每周10元小精灵币,具体金额会根据岗位工作完成情况来发放,或奖励,或扣除一部分)。
        三、微型模拟,建构立体式班级岗位运行模式
        为了“小精灵岗位服务公司”能长久地“生存”下去,为了能让“小精灵币”流通起来,更为了能让这批“小员工”享受到工作的乐趣,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必须建立一条产业链,让班级成为一个“微型社会”!于是,在成立“小精灵岗位服务公司”之后,班级里又相继出现了“小精灵超级市场”和“小精灵银行”,学生可以用自己挣得的“工资”在小超市购买自己需要的文具用品,也可以把“工资”存到银行,只要填写好相应金额的存单,就能享受每月10%的利息。说到小超市,就不得不提我们小精灵中队的爸爸妈妈们,他们自发地成立了班级家委会,不仅为班级筹集活动资金,还牺牲休息时间为班级的小超市购买各种学习用品,来维持小精灵超市的正常运转。
        以上这些想法和做法,我们的班级岗位工作或许有声有色,孩子们对岗位工作不仅兴趣盎然,更是尽心尽责。那是不是,岗位工作就停留在这个层面呢?正如我在上面提到的,孩子们在班级岗位工作中,完成岗位的目的还仅仅停留在“获得小精灵币”、“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这些在我们眼中显得“很物欲”的层面。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真正把孩子引入到“我做好班级岗位工作是因为我愿意为班级服务”、“为班级服务,我很快乐!”这个层面上来呢?
        为了能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服务意识”。我们小精灵家委会成员经过商量和策划,确定在原有“小精灵超市”、“小精灵银行”的基础上,增设“小精灵医护站”(主要职责是每天负责检查班级孩子们的手指甲、衣领等卫生情况,以及孩子在活动中不小心擦伤时进行简单的消毒、包扎,还有提醒生病的小朋友按时吃药、多喝水等等)和“小精灵警察局”(这个机构是基于孩子们不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少了就会说是xx偷了,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成立小精灵警察局,让“小警员”们每节课下课后提醒班级里的孩子及时整理好文具,特别是要去专用教室上课时,工具要收齐后再回教室,放学时,课桌里所有的文具都必须整理好带走。教室里谁多了文具,及时交到“警察局”,让“小警员”帮助文具找到主人)两个机构,这4个机构凌驾于“小精灵岗位服务公司”之上,只要被大家评选为“优秀员工”的职员,才能进入“小精灵超市”、“小精灵银行”、“小精灵医护站”和“小精灵警察局”来担任角色,更重要的是,进入这4个机构的成员是没有“小精灵币”可以领取的,是一种无偿的奉献。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更要具备“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了。从这两周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很乐于参与这些“纯服务”的“机构”。
        班级岗位工作,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在这一个半学期里,作为正副班主任的我和储老师付出了很多,作为家委会中心成员的“龚乐彤妈妈、杨清钦妈妈、傅海晨妈妈、郑涵天爸爸、熊子墨爸爸”他们也付出了很多,但最最重要的是,在我们为孩子创设的这60平方米的“微型社会”里,老师、孩子、家长都乐在其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