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木玲
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STEM课程起源于美国,STE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的统称,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具有跨学科、跨领域、集成性的特点。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本文将从STEM的教育理念如何推进非遗文化水族舞地方课程资源的实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 非遗文化 水族舞课程 实施探索
一、水族舞课程产生的背景
水族舞是广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化区“一区一品”项目。水族舞表演道具鲤鱼灯工艺制作复杂,村里会制作鱼灯的师傅寥寥无几。为了把这项面临失传的艺术传承下来,我校在校园开展传承水族舞活动。如何在原来的研究基础上融合STEM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水族舞特色课程资源,这有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在校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我们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突出本土特色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传承民间艺术,品百年水族舞,使这一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拓展与推广。STEM理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二、课程开展的目标
1.新课程教育STEM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在校园传承水族舞能很好地弘扬从化水族舞传承的深化发展,使这一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拓展与推广,使学生掌握水族舞道具编织的基本编织技能和审美特征,认识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他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2.水族舞道具编织技术可以作为STEM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编扎“鱼”、“虾”、“蟹”和“龙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编织技术的过程更是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从而进行群体性知识建构,体现STEM教育的协作性。
三、课程实施的过程
1.整合资源,开发课程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者我们要有一双慧眼,要经常用心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挖掘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各门学科。将各门学科中能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的内容,我们要进行适当地扩充,使其成为一堂有意义的综合实践课。这样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既能让学科知识活学活用,又能让学生大胆开放地学到新知识,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水族舞是从化区温泉镇草塘社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为把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来,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依托我校邻近温泉镇草塘村的便利条件,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学校确定将水族舞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走进从化水族舞》的主题探究活动。在开展《走进从化水族舞》的探究活动中,通过确立小组研究主题,制定主题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水族舞的历史来由,了解水族舞道具的编织方法和水族舞的基本舞步,培养增强学生保护地方艺术文化的情感意识。
2.制定方案,实施课程
为了更好地开展水族舞课程资源,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计划工作,我校在五年级开设《走进从化水族舞》主题探究活动,每周由专任教师组织教学。在选题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了“水族舞的历史来由、水族舞道具编织、水族舞舞蹈”等几个研究小主题。各小组发挥团结协作精神,根据小组活动主题改组名,设计小组活动组牌(见下图)。
主题活动的成果展示阶段进行评价,让学生以表演节目的方式汇报小组的成果收获,并作为评比优秀学生的重要依据,同时按照从普及到提高的方式,及时发现优秀学生并重点培训,做到传承有人。为了更好有效地开发传承水族舞课程,在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阶段,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在学校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解学生对水族舞的认识和喜欢程度。本次调查对象是我们学校的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从调查结果来看孩子们在学校都有看过水族舞表演,认为水族舞可以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学生还是居多的,说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保护意识。大部分学生对探究水族舞有很大的兴趣,这为在校园传承水族舞,开发水族舞特色课程主题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3.融合学科,深化课程
“识、制、舞”学习民间艺术水族舞是我校的特色课程。为了保障水族舞课程的有效实施,把这项面临失传的艺术传承下来,2013年9月开始,我们学校在校园开展传承水族舞项目,成立水族舞社团。水族舞社团项目包括水族舞编织班和水族舞舞蹈班,每周周四下午进行水族舞社团活动。水族舞道具编织的最后工序是上颜色画图案,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道工序,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科整合,在美术课中分小组合作进行画画完成作品。美术科的剪纸课程也以水族舞的场景作为题材,孩子们剪出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鱼跃龙门》、《鱼游春水》、《鱼虾嬉戏》等场景。水族舞舞蹈班在音乐科进行训练,编成舞蹈《水族舞》。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渗透“鱼跃龙门”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积极进取,乐学善思,自主学习能力强,对学校生活充满信心。
四、课程实施的成效
学校开展水族舞课程以来,以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水族舞艺术氛围,让学生了解水族舞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为水族舞的传承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水族舞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活动。2017年11月2日在我校举行了“第五阶段聚焦常态课堂,追求有效教学”展示课活动,我执教了一节《走进从化水族舞——采访方法指导课》的综合实践课例,该课例获得从化区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常态课堂教学展示一等奖;2017年12月26日,我校的《水族舞》参加从化六中举行的“传承创新 弘扬非遗文化”从化区“一区一品”从化水族舞展演活动,同时,冯木玲老师和肖嘉琪同学上台接受从化电视台的现场采访,介绍水族舞在校园的传承情况;2018年1月4日,我校的舞蹈《水族舞》和从化六中的《水族舞》整合表演,在从化区第五届校园科技体育艺术节总结会暨学校科技体育艺术项目展示,《水族舞》的精彩表演赢得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提高了青少年对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的知晓率,让更多的人们认识水族舞;2018年6月30日,在从化区图书馆举行第二届从化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成果展演,我校的剪纸作品以各种形式展示了水族舞场景,该成果展示获从化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课程实施研究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迷惑,但我们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水族舞舞蹈实验班,编织实验班能按计划组织开展,但由于课时安排有限,没能更好的完成训练工作,在进行研究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针对这一情况,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求自己克服困难多辛苦一些,合理规划时间,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斟酌对策,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
[3]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4]《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12刊
[5]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请书——从化水族舞,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