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玲玲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镇第二小学,325612
摘要: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感悟与实践,以“布置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设计导入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设计提问,尊重学生差异”“巧用微课视频,解决教学难点”和“增加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这五方面为切入点,就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是小学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学科,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非常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打造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我们每一个位科学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科学教学实例,围绕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布置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清代著名的教育家朱柏庐曾经说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由此可见,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充分的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质量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良好的铺垫。但就目前的课前预习效果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课前预习引起重视。教师对预习没有相应的知道,学生在预习时都是走个形式,所以小学生在上课时会出现搞不清重点的问题。
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应正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指导,如布置课前预习学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的自学习惯。例如,在教学“杠杆的科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们不知道了课前预习学案,其中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填空题,如像()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其次是问题探究,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怎样做才能省力?这其中笔者还给出了一定的提示,如可以通过杠杆尺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是(),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作是()。使杠杆保尺保持平衡,不断改变杠杆尺左右放置钩码的()和两边钩码的()。由此得出杠杆尺平衡时,()乘以()等于()乘以()。最后是小组合作讨论题,如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通过回答课前的预习题,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设计导入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虽然导入只有三到五分钟的时间,但却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其自身的学习状态,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正是因为如此,精心设计导入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课程所讲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形式,从而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仰望天空”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们出了两个谜语,即“一个球,圆溜溜,东边升起西边落。夜里人人看不见,白天有它亮堂堂。”“一个球,圆溜溜,阴晴圆缺时时变,时像圆盘时像眉,夜里有它影相随。”这两个谜语的谜底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球,学生们猜测的比较容易。接着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一组太阳和月球的照片,请学生们根据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太阳和月球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感受以及认知都来自与生活中的直接观察,结合照片来说太阳和月球的特点,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一种新鲜的体验,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聚焦到本课主题,从而顺利的完成导入的目的。
三、合理设计提问,尊重学生差异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设计课堂提问是保证课堂效果的基本条件。又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科学基础知识、科学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此,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考虑所教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提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如此一来,既提高了提问的效果,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测量力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笔者提出“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还有 “用力慢慢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是比较显现的,学生们只要认真观察就可以回答正确。对于学习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笔者提出总结性的思考题,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长此以往,所有的学生都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成长。
四、巧用微课视频,解决教学难点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在各个学科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其中,微课视频具有很多的优势,如视频时间短、主题明确、内容精简、可重复播放等,这不仅符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控制能力较弱等特点,还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教师教学的最佳小助手。
例如,在教学“温度与气温”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们设计了微课视频,其中包含的内容如下:首先是出示气温计,简要介绍气温计的构造。其次是交流使用气温计测量温度的方法:怎样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接着是练习,请同学们测一测室内的气温。由此请学生们展开讨论,如室内和是室外的气温一样吗?测量室外的温度都要做哪些准备?室外不同地方的气温是一样的吗?在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通过微课视频的讲解和实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十分高涨,很快的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五、增加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小学科学是一门和自然有关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探索性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小学科学的特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更进一步的领略自然科学的奥秘,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意识。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当的增加实验教学的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例如,在教学“我们知道的植物”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的大花园,一边观察植物一边讲解“怎样观察一颗植物”的相关知识。学生们靠近花园的植物们,可以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观察植物的根、茎、叶。通过亲身观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科学教师长期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布置课前预习、设计导入内容、合理设计提问、巧用微课视频、增加实验教学只是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五个途径,但并不拘泥于此。在今后的科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对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做进一步探究,为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武红卫.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8-25.
[2]陆国萍.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