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游戏在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赵春莲
[导读] 智障儿童在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赵春莲
        定远县特殊教育学校   :233200

        摘  要:智障儿童在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且存在记忆和注意品质不佳、思维直观、具体语言理解与表达困难等缺陷。在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中充分运用手指游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做游戏的过程中轻松自然地接受康复训练,获得新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智障儿童,手指游戏,康复训练,应用
        手指游戏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笔者所在特教学校,在充分考虑到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将手指游戏应用到康复训练中,对智障儿童的各功能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矫治其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发展其精细动作和语言、开发其大脑、促进其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其行为习惯与社交能力,为教师的康复训练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手指游戏运用于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价值
        1.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明显高于婴儿、成人时期。手部动作与大脑直接相连,在开展手指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智障儿童的手眼协调程度,同时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
        2.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智障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较弱,缺乏语言条理性,手指游戏是与语言情景紧密结合的,可以为智障儿童提供一种新颖的语言使用形式,增进对已有生活经验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智障儿童数学、音乐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3.促进社会性发展
        与家庭生活不同,学校是一种集体生活方式。开展手指游戏活动,增进师生之间、同伴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促进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提升,最终使其更好的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4.丰富教学资源
        手指游戏本身包含多种类型,可以渗透到多种教学活动中,而且不受教育场地、教育设施的限制,采用这种游戏教学可以有效丰富学校康复训练的教学资源。
        二、手指游戏在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有效应用
        1.利用手指游戏帮助智障儿童矫治不良情绪与行为
        智障儿童离开父母到学校接受康复训练,不免会产生焦虑,恐惧的消极情绪,他们也会因此而产生自卑、无能感。智障儿童往往会通过不恰当的行为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如:攻击、自伤、哭闹等行为。而手指游戏通过其有趣、生动的外在形式,建立轻松、愉快的氛围,给智障儿童带来愉快和满足。此外,手指游戏让智障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动作上,不让孩子有多余其他的手上动作,能有效的减少其攻击、哭闹等行为。
        2.利用手指游戏帮助智障儿童发展精细动作
        智障儿童的大脑损伤导致孩子精细动作发展不好,动作不协调,如果早期不对孩子精细动作进行训练,会影响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如:不能用筷子吃饭,不会系鞋带、穿衣服等。手指游戏是一种一边唱儿歌,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游戏,每个手指游戏都蕴含着丰富的手部动作,这些动作不仅有趣,还很容易模仿,吸引着孩子不厌其烦的重复手部动作。
        3.利用手指游戏帮助智障儿童开发大脑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经常让幼儿活动手指,会给脑细胞以直接刺激,对大脑十分有益。智障儿童身体稚嫩,手部控制能力弱,更要锻炼。手指游戏本身可以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发展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以及促进手指关节的发育。在活动中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元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智障儿童手指的技能,能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     
        4.利用手指游戏帮助智障儿童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是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发展语言是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与正常儿童相比,80%的智障儿童都存在着语言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拥有的词汇量较少,且理解不全面或不正确等情况。因此,矫正智障儿童的语言是开发其智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手指游戏内容丰富、主题广泛、不仅让孩子利用手指来游戏,还伴随着轻松、简单的儿歌和口令,让孩子边说唱边做手上动作,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智障儿童的语言。
        5.利用手指游戏帮助智障儿童培养行为习惯
        幼儿正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手指游戏让智障儿童知道一些生活常识,明白生活中的道理是十分重要的,好习惯的养成也是终身受益的。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孩子,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在细节处讲道理,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手指游戏对于智障儿童的成长更加重要,儿童在学校康复教育中通过手、口、脑的结合来逐步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这对于孩子来说是进一步探究新知,取得更大进步的心理需求。


        6.利用手指游戏帮助智障儿童培养社交能力
        交往合作是社会性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幼儿时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应重视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智障儿童因为智力、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与同伴沟通、交流存在明显的困难,而手指游戏会为智障儿童提供了一个培养交往合作能力的平台,让孩子在没有成人的干预下,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7.利用手指游戏促进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在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手指游戏儿歌以拟人化表现形象,使智障儿童在快乐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手指游戏虽具有直接、灵活的特点,但运用到智障康复训练中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康复训练中,教师应根据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同时在康复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教学计划,把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并对智障儿童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让智障儿童的潜力得到更好的挖掘,从而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叶立群:《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29--130页。
[2]张玉琴:《浅谈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教学中的运用》,《幼教园地》2019年第5期。
[3]任加艳:《手指游戏对学前智障儿童的价值及课程开发》,《幼儿教育》2014年版,67-70页。
[4]林晶晶:《浅谈游戏对学前智障儿童的影响与作用》,《幼儿教育》2007年第9期,第96页。
[5]赵慧芳:《手指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与价值》,《早期教育》2012年第7期,84-85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