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雷”行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张玲玲
[导读]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会面临一个个个性不同的孩子。
        张玲玲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 315500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会面临一个个个性不同的孩子。有让我们欣赏省心的孩子,也有头疼的“捣蛋鬼”。这些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一一攻克。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个这样的故事案例。
        【人物传记】小R同学人高马大,看似憨厚,实则脾气火爆。特别喜欢表扬,因此有力气活儿总是一马当先(因为学习不太好),特别经不住别人的一句说道,不然,就像是一颗“地雷”,“嘭”——爆炸,炸得自己灰头土脸,炸得全班心惊胆战,要绕他三尺走。
        【镜头回放】这事儿夸张吗?一点儿也不。我们来看几件事实镜头回放。
        事件A  2019年4月11日,早上第二节课下,几个孩子慌慌张张地来告状:小H和小R打架了。当我匆忙赶到班级时,发现两个孩子已经分开,但情绪依然激动,一个泪流满面,一个红着脸显得非常气愤,而地上正躺着一个空的牛奶盒,周围是留了一地的牛奶。
        在了解过程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着刚才的事件。原来下课时,几个男孩子在玩游戏,当要轮到小R当鬼时,小H同学说了一句:小R现在轮到你了,快点。就这样一句话小R情绪上来,就朝小H打去。很多同学看到了,纷纷劝架,结果劝架的几个同学又被小R抱住头痛打。恰恰就在我了解事情经过时,小R突然之间从座位上站起来,抓起同桌小李的铅笔盒扔向前面并推倒她的课桌。又跑到第一桌,抱着小张的头,想要打他(事后他说是因为看到小张转过头看他,他觉得是在嘲笑他)。经警告劝解,最后小R回到座位,但依旧情绪激动,抓起前面小徐的书包扯到了后面,因为及时制止他,他心有不甘又抓了小舒的书包扔到地上。在这过程中,女同学小陈被吓哭,很多同学被吓到。
        事件B  4月18日,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在玩游戏时,小R觉得小毛推了他(事实上多位同学反映小毛根本没有碰到他,他自己假意跌倒),爬起来后恶意打了小毛一个耳光。
        事件C  5月10日上年第三节课。小R和任课老师发生冲突。原因是上课时,小R玩美工短刀,任课老师让他将美工刀收进课桌。小R不肯。下课后,任课老师觉得美工刀危险,很自然地说了句:小R,美工刀交上来。就是这样的一句话,甚至还没有批评教育,小R又像地雷一样炸了。与老师僵持甚至对抗,扔掉同桌小李的卷毛笔工具,扔出去的过程中砸到小卓同学的人中处,造成轻微划痕出血。
        【困惑反思】当最初事件A发生时,我就在想:小R可能是个情绪易失控的孩子。所以本着孩子毕竟还小,需要靠家长老师合力教育来帮助他成长的想法,于是,我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家长是一千个一万个抱歉,买了一些零食来班级,陪着小R当着全班的面一一道歉尤其是对遭受无妄之灾的几位同学郑重道歉。小R道歉态度也很诚恳。我在班级中也进行了教育,如何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同学间要学会宽容和体谅,互相谦让等等。
        原本我认为是偶发事件,接下来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我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我觉得小R是不是心理有些障碍,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情绪?而且我发现了一些现象,不知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到:小R每次发脾气,总是扔他人的东西,从来不动自己的东西。我还回忆到第一次去他家家访,妈妈一味避重就轻地说:儿子脾气都点暴躁,如果别人不惹他,他肯定是不会打人的。在我说了事实——有时根本没有人惹他,他照样发脾气,扔别人的东西或推倒别人课桌,他妈妈就说儿子脾气不好。

事实上我与他妈妈谈到的他的行为在班级造成很大很坏影响这一事实,妈妈没有一句回话。从家访中可以看出,妈妈比较保护儿子,没有意识到儿子行为的严重性。在多次教育不见效,家长不给力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办呢?
        【破雷行动】小R的事情让我多个晚上没有睡好觉,我觉得如果再不把这颗雷扫除,那么整个班级都是不安全的。在慎重思考后,我开展了破雷行动。
        一、发现问题,寻求专业力量介入。很多父母重视教育,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干脆将其交给学校,交给班主任,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负责任的。学校教育是共性教育,家庭教育才是个性教育。既然妈妈觉得不知如何管教儿子,那么我们就求助专业力量。我建议她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机构咨询,请心理专家对小R的行为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确定孩子的行为是心理问题还是行为问题。以此展开后续的相应教育措施。
        二、多次家访,疏通家长的思想壁垒。通过与小R妈妈的多次沟通,我认为小R的很多行为,妈妈存在很大的关系。妈妈一味的推诿,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妈妈显然对小R在班级中造成的影响没有清醒地认识。所以我首先要改变妈妈的认知。第二次去家访,我郑重严肃地告知家长和孩子,他的行为我已汇报校长(事前我与夏校沟通过),校长也表示并对其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教育。如再有类似事情发生,由孩子自行承担后果(比如校长谈话,作出处理。相关家长出面,小R要直接面对家长向人家赔礼道歉等)。必须让妈妈清醒地认识到孩子行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家长一定要先改变观念,孩子才会有所变化,有所成长。
        三、提供帮助,夯实家庭教育助力。家访交流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小R的爸爸情绪管理能力不够好,有时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这也导致小R情绪不稳定,一家人关系紧张。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孩子,而是因为太爱他却不懂得沟通技巧。他们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愿,用温柔的语音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爱意,同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不拿孩子与别人比较,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每个小进步,让孩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就感。我劝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多聆听,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我也向她妈妈推荐了《自控力:成就孩子的一生》这本书,希望对她有所帮助。
        四、双管齐下,糖与鞭子两手抓。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当孩子发脾气,我们老师本能就想灭火。其实,有时我们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锻炼自己平复情绪的能力。多次家访后,小R陆续也有两次情绪爆发时,但这两次他都控制住不扔别人的东西,而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纸揉成了一团来发泄。班级同学也习惯,当小R有脾气时,与他远离,不理他,给他一个安静冷静的空间。而每当他平复情绪后,我有意识与他共情,聊聊他刚才的感受,他也能很好地回应。慢慢他的情绪控制也有明显的进步。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感非常重要。我们成年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就更是他们的全部。因此,每当小R为班级做事,或者做了好事,或者有进步时,我都会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不错呀,比上个星期或上个月有进步,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自控力:成就孩子的一生》中,有这样一句话:自控力,是帮助孩子打开成长大门的一把钥匙。少说,与孩子对话需要压住火气掌握技巧;多听,用巧妙倾听引导孩子合理释放情绪。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