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高年级近视率与视力下降的调查及综合干预措施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杨松峰
[导读] 小学高年级近视率的担忧,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缘起
        杨松峰
         
        克拉玛依市第十二小学     新疆克拉玛依市   834000  
        摘要:小学高年级近视率的担忧,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缘起,从我校高年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小学生用眼习惯等方面分析,对小学生近视率等现象的观测,和我们的担忧中对学生进行的采取的调查研究的维度,去协力寻找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和我们采取的如何图稿小学生用眼卫生习惯和疫情期间采取的干预措施,以及干预后得到的数据评估是有效的欣慰和思考。
        关键词:近视;危险因素;调查;综合干预;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小学生戴眼镜的人数很多,有的同学的视力甚至低于了(不要了)4.5,这肯定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第十二小学课题组想借助这次机会,去探索小学生高年级近视率下降的原因调查及综合干预措施的探索研究,那么以下就是我们在研究探索中的几点发现和思考。
        一、我们的担忧
        克拉玛依市第十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近视现状:近视是最常见的眼部异常问题,它在儿童中的高发病率已经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共调查十二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共计138人,了解孩子们的视力和用眼卫生知识、行为等情况。近视患病率为50.0%,略高于 2014 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 7~12 岁小学生的 45.7%。小学高年级学生近视患病率高可能的原因有:(1)学生面临小升初,学习压力大,用眼负担较大,近视患病率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增高。(2)由于课业负担加大,户外运动时间大量压缩;(3)儿童逐步迈入青春期,进入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成熟早、特别是初潮早的女孩易发生近视。(4)近视遗传史等。看着越来越多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戴上眼镜,我们这些老师着实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担忧。
        二、我们的迷茫
        小学高年级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是由众多因素共同引起的,不仅受心理、社会等环境因素影响,还受到生理、遗传、生活习惯等家庭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视的学生中父母亲至少有一方近视的比例占52.17%,父母视力均正常的比例占47.83%;视力正常的学生中父母亲至少有一方近视的比例占36.23%,父母视力均正常的比例占55.80%。视力正常学生的父母视力正常比例高于近视学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父母亲近视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
        2、学生生活习惯
        (1)学生饮食习惯
        本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天或经常吃甜食的学生占42.75%,不吃或很少吃新鲜蔬菜的学生占8.70%,严重影响了视力。这提示家长需要给孩子的膳食应搭配合理,避免高糖食物。
        (2)学生睡眠时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克拉玛依市第十二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的学生占48.55%。所以,学生的作息时间必须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降低近视的患病风险。
        3.学生用眼情况
        调查对象课后平均每次读写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占72.46%,每天看电子产品超过1小时的学生占32.61%,课间休息时继续看书的学生占29.21%,偶尔或经常躺在床上看书的学生占67.39%,偶尔或经常走路、乘车看书的学生占31.16%,偶尔注意读写光线的学生占60.87%,读写姿势不正确的学生占36.23%。不良的用眼行为所占比例较高。
         三、我们的行动
        疫情期间,包括学生及家长在内的居民都实行居家管控,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户外活动少了,看电视、电脑多了,上网课成常态,主要的学习娱乐都变成了用电脑、玩手机、看电视。这对本次课题研究及学生视力干预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次课题,结合疫情居家用眼情况,重点针对家庭教育开展视力干预。
        (一)课题组成员整理出改善及预防近视的相关措施,并对学生家长提出保护视力的指导性意见,每日在钉钉中督促家长落实。
        (二)在每日网课期间,增加做眼保健操环节,在钉钉中发布眼保健操视频,学生学习正确的眼保健操,并根据老师安排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三)每周发布科学用眼科普文章,保证家长和学生掌握正确的用眼行为,纠正不正确的用眼行为,改善对视力的不良影响因素。
        (四)课题组成员动员体育老师制作家庭小游戏视频,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家庭运动。
         四、我们的欣慰
        课题自开展以来,经过了早期、中期、后期的视力检查,问卷调查、近视标准的定义、数据的统计分析、质量的控制等这些环节的明确及严格操作和质量的控制。我们就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38名小学生中,视力正常的学生68人,占49.27%;近视的学生70人,占50.72%,略高于视力干预前的患病率(50%)。男生近视患病率为 46.48%,女生近视患病率为 55.22%。小学生 10~12 岁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60%、46.67%、56.10%。
        2.学生存在的认知情况
        经过调查前的视力测定,学生对自己的视力现状认知率显著提高。本次调查前,在视力检测结果为近视的学生中,对自己的视力现状有正确认知的学生占79.71%,认为自己是未近视的学生占20.29%;经过视力测定及干预,在视力检测结果为近视的学生中,对自己的视力现状有正确认知的学生达到100%。
        3. 遗传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视的学生中父母亲至少有一方近视的比例占52.17%,父母视力均正常的比例占47.83%;视力正常的学生中父母亲至少有一方近视的比例占36.23%,父母视力均正常的比例占55.80%。视力正常学生的父母视力正常比例高于近视学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4.学生生活习惯
        4.1学生饮食习惯
        干预前调查结果显示,克拉玛依市第十二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不吃或很少吃新鲜蔬菜的学生占8.70%,每天或经常吃甜食的学生占42.75%。经过干预,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新鲜蔬菜的学生的比例降低至7.25%,每天或经常吃甜食的学生的比例降低至20.29%。
        4.2学生睡眠时间
        干预前调查结果显示,克拉玛依市第十二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的学生占48.55%。干预后,学生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的学生占83.33%。(
        5.学生用眼情况
        5.1每日学习用眼总时间
        干预前调查结果显示,每日学习用眼总时间大于8小时的学生占10.14%。(表9,图1)
        干预后调查结果显示,每日学习用眼总时间大于8小时的没有学生。
        5.2平均每次读书、写字持续时间
        干预前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次读写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占72.46%。近视的学生平均每次读写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比例高达79.71%,高于视力正常的学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我们的思考
        据卫生部、教育部调查,目前我国学生近视发生率接近60%,居世界第一位。在所有的学生近视患者中,绝大部分是后天不良用眼造成的。不良用眼习惯是青少年形成近视眼的罪魁祸首,所以预防近视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我们第十二小学课题组通过本次高年级近视率的干预探索中采取的数据分析并探索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预防和减缓小学高年级学生近视发生的有效措施。我们希望祖国的花朵,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避免近视或者使近视得到有效的很好的抑制或改善。
        参考文献:
        <1>吴婷. 新都区小学生近视流行病学研究及综合干预效果分析[D].
        <2>龙培培. 综合干预措施对改善重庆市中小学生近视相关行为的研究[D]. 2015.
        <3>屠春雨, 傅利军, 方益荣,等. 小学生近视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3, 025(01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