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蒙晓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蒙晓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中学  530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的授课理念,从而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听课体验。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接收知识时也存在差异,如果想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激发兴趣、提高积极性,作为教师要发扬“春蝉到死丝方尽”的精神。本文结合分层教学及其应用价值,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课堂的实践措施,希望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会影响升高中以及高中数学的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是很多学生讨厌的学科,但是也是必学不可的一门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要具备逻辑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只有具备这几种能力才能了解理论概念。所以作为教师要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做到有教无类,让每位学生都对数学产生兴趣以及得到教师的关爱,并真正让学生在欢快的环境中成长。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是息息相关的,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质量、并且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最大程度保障教学的水平以及学生的成绩。
一、分层教学及其应用价值
        自从新课程改革提出后,极大的激发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分层教学便是在新课改提出后出现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再次强调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特性以及差异,然后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等级,按照层次性为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环境,并且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进步。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新型的教学法强调的是“人性化”,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特性,让每位学子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模式教学下统一的授课法、改变了教师只根据优等生进度讲课的模式。由此可见,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若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能让学生全面接受教育,同时优等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差等生能在教师的关爱下一点一滴的进步,重拾对数学的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二、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课堂的实践措施
(一)合理分层,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到全体学生,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大概在30人左右,由于学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特性自然不一,不管在思维上还是解题能力上都会存在差异,在使用分层教学时,要慎重注意一个方面,就是不能“填鸭式”教学,更不能一刀切的传输学生知识点,要结合学生的不同能力划分为“组”,可以这样划分:一些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跳跃,对此课程有极大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一些水平中等,对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可以分为二组;剩下的是基础薄弱,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分为三组。在完成分组后教师可以根据组次,为学生提供差异性教学。例如一组的学生,可以改变为开发思维为基础的授课模式,因为此阶段学生的基础已经掌握完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让一组学生琢磨;二组学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一类,所以要巩固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中等题目的习题,帮助他们学会运用;三组学生的基础薄弱,作为教师要帮助他们了解基础知识,可以用课本上简单的题型,引导他们理解其中含义。


        例如在学习《绝对值》这一章节时,其中的定义为: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则是它的相反数,那么0的绝对值是0。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一组的学生掌握能力较好,教师可以布置有难度的题型;二组学生基础一般,面对题型会犯困难,所以要掌握绝对值的真正含义,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三组学生是不懂为什么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则是它的相反数,那么0的绝对值是0这句话,作为教师要帮助他们理解,顺便将教科书上的例题作为基础,耐心为学生解释,从而由浅至深引导学生。
(二)灵活教学,创新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掌握分层的理念,这才是教学的关键,例如在教学手法上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帮助,这样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加课堂的参与度,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一组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可以在课前完成对章节的预习,并利用翻转课堂为学生解决重点、难点,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组的学生基础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换能力,从而促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三组的学生不如前两组的学生有“接受度”,教师可以讲基础、教细节,然后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复习,慢慢培养数学能力,产生热情[3]。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法》章节时,其理论为: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教师在分配学生时要按照层次划分,一组的学生在课前已经将理论预习完毕,对大体的范围也能掌握,教师费心的方面在后期的题型上,可以利用翻转课堂为学生解决深入的问题;二组的学生在面对理论知识时通常是半知半解,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展开讨论,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人的疑惑点都不一样,所以可以取长补短,从而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教师的重点放在做题的引导上;三组学生的问题还是一样,就是读不懂晦涩的理论,教师的重点是将理论拆开,为学生介绍数字间的关系,另外把分配律写在黑板上,在利用多媒体介绍,从而更直观的了解抽象问题。
(三)分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是以上两点的基础。在进行完教学后,要通过评价的体系为学生指点迷津,以及后期学习的重点问题在哪,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知识变得有意义。具体而言,在传统模式中,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重点都在优等生身上,一般课程的进度也会随着优等生的适应力稍做改变,对差等生不闻不问,这样学生之间也会形成两极分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存在差异心里,像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耐心引导,积极鼓励在学习中的进步,潜移默化中重拾对数学的信心;基础一般的学生也要及时关注,帮助解决学习中的“拦路虎”,预防越拖越多的现象;像优等生可以找一些难度高的题型让他们做,这种时候是开发思维的关键时刻。这样才能让分层教学发挥出真正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是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研究。作为教师要学会使用新型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开授课,而教师教学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所以在使用分层教学时也要掌握节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听课体验。
参考文献:
[1]王荣杰.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0):123.
[2]隆益兰.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8)
[3]巫锡祥.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97-98.
[4]李万林.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西部,2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