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罗绒银登 江艳
[导读] 初中物理新课改重点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
        罗绒银登  江艳
        泸定县第二中学校  四川省甘孜州  626100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改重点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倡导物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行为认知、创新思维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物理课堂才能充满灵气与活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要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深度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真正体现出物理教学助力学生成长的新特色。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包含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核心素养这一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实际学习和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适当增加实践探究类课程,创新物理课堂的实验形式,让学生会学、会用物理知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理念和问题解决方法,以此构建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特色课堂。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新特点
        学科素养是构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强调了学生科学观和物理观的培养,能够认识物质运动的本质,并能够从本质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分解能力,能够理解物质的内在规律以及相互联系,具备一定的推理和知识建构能力。物理课堂要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懂得观察各类实验现象并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注重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理性的科学态度,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述这些新导向、新变化体现出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新特点,这也是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并不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真正渗透核心素养培育意识,教学方式仍以灌注为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较为被动,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难体现出物理教学的创新性和拓展性,学生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或者陷入书山题海中做强化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实践类课程不足
中学物理核心素养重点强调了“学以致用”这个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侧重于理论教学和习题强化,对于物理实践活动、尤其是实验课重视程度不足,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一些物理实验学生只要背过过程、现象和结果就能够应付考试,但实际上这些真实、直观的实验过程却难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印象,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缺乏创造力,物理课堂也因此缺乏应有的活力。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探究空间
        在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特点、知识分布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创新优化教学设计,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丰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之间要有及时而和谐的互动,这样物理课堂才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结合最近发展区原理适当拓展探究深度,让学生在“跳一跳”的同时可以“摘得到”更甘美的知识果实。例如在关于简单机械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理解难度并不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简单机械一般只能进行重复性的单一工作,那么,怎样通过机械组合使其完成多种工作、同时达到节省时间和资源的效果?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或者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分析,这样的形式在巩固学生现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深度思考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二)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现象,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物理”趣味无穷,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物理教学才能追源溯本,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以科学的视角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物理观,科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头脑清明,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被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迷惑。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科学观和发展观都将获得正确发展,从而彰显核心素养的培育成果。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物理分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比如在“声音传播”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大屏幕上一位老奶奶正在给孙子讲故事:“这雷公啊脚步慢,他可追不上电母,电母走得可快了,所以啊,我们都是先看见打闪再听到雷声……”从这个故事片段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破除迷信”,从物理科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下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学生通过光速、声速的分析找到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不但是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的过程,联系生活能够让我们的物理课堂追本溯源,让学生体验更多学习的成就感。
(三)创新实验教学,丰富实验手段
实验教学一向是物理课堂的一大短板,在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下,教师要积极补齐短板,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初中物理中有些高难或高危实验,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等采取“虚拟实验”的形式,比如在“加速度”实验中,小车的运动非常快速而短暂,学生还没有看清实验就结束了,所以,教师可以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通过电子白板的慢放暂停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这样的清晰的视野更容易展示实验原理。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实验设计的易行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比如在认识“声音特性”的实验中,学生通过调整钢尺的固定长度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和振幅变化,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音调”和“响度”的区别,让物理课堂充满探索和实践的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从实际学情出发,注重学生学科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思、多学、多做,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用物理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核心素养获得发展的重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初中物理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教师要抓住技术、资源、方式、方法的创新契机,多角度、多层面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立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2020(09):273.
[2]李玉拉,张向东.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研究[J].教育革新,2020(05):27.
[3]秦佳露.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分析[J].科学大众,2020(07):12.

作者简介:罗绒银登(1991-11-12),男,藏族,籍贯:四川省甘孜藏自治州自治州,当前职务:初中物理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物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