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英
资阳市安岳县石桥铺镇城东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实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声音、图片以及文字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具有生动性、趣味性以及直观性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进行阐述,并提出应当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对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 教学应用
前言:物理知识比较抽象,有很多同学觉得它们看不见也摸不到,更是难以想象,久而久之便会对物理学科失去兴趣,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创设物理情境,并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多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图形、数据、动画、文字等信息的作用,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求知欲,优化实验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模拟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有些概念、知识比较抽象的,如电学、电磁方面的;有些现象是微观呈现的,如原子结构。传统课堂条件下,这些是无法形象说明和展示的,只能靠教师的反复解读和学生的想象感悟。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用图画、声音、颜色、形状等形式,放大、动画、定格、回放等手段,将以上概念、知识清晰具体化、现象宏观化,并形象的展示出来,学生看到的是常规条件下看不到的一个奇妙的物理世界,求知欲望、探索兴趣油然而生,慢慢变成自觉地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的整个过程,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唤醒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预习知识点
在教学活动当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预习也能够对本节课程所讲解的知识产生大致了解,从而对自己不是十分理解的部分也能有清晰的认知,在正式展开教学活动时则能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便可以运用微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通过这些结合实际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来设计一段五到十分钟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观看,从而促使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或者是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微课,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微课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整合、分析、讨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展开学习活动,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好互联网平台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实时与学生进行联系并且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家长和学生一同完成预习作业,既能使学生的预习质量得到保障,又能在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下促使学生获得理想的预习效果。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实施问题探究教学
物理教师可以在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加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强化课程教学的科学性。
如讲解“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以下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以及过程进行思考,增加学生对该实验知识的理解[3]。“我们已知电流大小和电压以及电阻数值有着关系,那么电压和电阻二者有着怎样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数据,找出其中的关系,阐述电阻和电流以及电压之间的关系。”这样能让学生观察到具体的物理实验过程,也能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到电阻和电压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后复习的灵活性
课后复习同样作为物理教学的不可或缺环节,对于学生系统的回顾与认知所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内容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意义,物理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积极提升课后复习的灵活性和效能。
例如,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内容后,物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灵活的复习。其一,教师可以将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内容制作成形象化的微课视频,同时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制作成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灵活和有选择地对某一个具体的模块进行复习与回顾,有效激发学生在复习中的动力和活力,让学生在灵活的复习中强化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内容的再理解与再认识。其二,教师可以将有关复习的微课视频内容、思维导图及教学中的课件等教学与复习资料放置到网络共享空间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自由的下载与观看,让学生哪里不会学哪里,有效提升复习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全面补足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短板,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通过微课实现分层次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根据班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很难的例题、很容易的例题,教师都很少用,这就导致物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成绩较差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吃不了”,出现了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程度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加上课堂教学环境单一封闭的特点,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一对多的学习交流形式,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使教师无法满足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一一解答学生的提问。利用微课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结语:在信息技术背景支持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不断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物理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陆建忠.试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名师在线,2019(33):76-77.
[2]亢彪.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分析[J].学周刊,2017(21)151-152
[3]朱志国.“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