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连云
湖北省建始县民族高级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发展下,传统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将教学策略不断地进行优化完善,需要有效地去结合数学思想方式以及解题方式。因为我国教育属于应试教育,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大量做题本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现象的发生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要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务必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意想不到的好处。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教学水平
引言
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其实综合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审题能力、反应能力等。对于学生数学学科素质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一直有很多教师不断努力。比如让学生拥有更加扎实的基础知识或者加强锻炼、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等。希望通过一系列培养策略的实践,对学生提升解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有重要的地位。要想让学生计算数学题时,可以精确高效地推算出答案,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的影响下,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会逐渐演变成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也会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最终会表现出个体化的心理活动特征。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形成心理层面的这样的认知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对于学生后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在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同时,也就在提升着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解决数学题时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这种教学方法是浑然天成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需要将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完善,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运转自己的发散式思维,找寻属于自己思维解题技巧,进而可以直接推动教学质量。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学生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数学基本教材的讲解,使学生深度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对数学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整合,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讲解。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这一章节时,首先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圆锥的基本定理,并把圆锥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整理,在学生学会基本定理之后再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把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做例题的方法让学生在问题中巩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还能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些学生理解数学题很困难,就算理解了也不知道从哪里切入,学生做题时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学生没有将题目完全看懂,审题方面存在问题。所以,高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拿到一道数学题时,要先通读题目,找出题中已知信息,提炼关键信息,依据关键信息定位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再从自己的大脑中调出关于该知识点的详细信息,包括概念、定理、公式以及教师讲过的解题思路,最后通过题目要求开始解题。
(三)因材施教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题目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学生应针对不同的题目进行总结分析。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如下方法:一是直观解题法,学生应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出发,在层层推理与运算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概念、公式以及性质等知识,得到题目的正确答案。也可以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运用概念与性质等知识。如三角函数比较大小时,解题期间便可以直接运用三角函数公式。二是数值代入法,学生应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灵活带入数值,得到特殊的答案,之后一一筛选题目的选项。此种方法在条件清晰的特殊函数,特殊极值以及特殊图形的解答过程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利用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形式列出未知数,并将特殊值赋予未知数中,且此特殊值一般为“1”或“0”,之后根据特殊值求出题目的最终答案。
(四)强化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虽然数学题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解题方法却有很多种。在高中数学中,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非常普遍。数学老师应注意这一点,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发散思维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出现了非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观念。如果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问题,他们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这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无论学生的思维是否正确,他们都必须表扬和提倡这种行为。并且这种方式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错误问题的印象,在将来的问题解决中,学生很难犯同样的错误,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激发探究精神,促进解题能力的形成
数学问题解决的特征在于,解答问题的最终结果和解题过程只是整体答案的一小部分,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必须要培养逻辑思维和解题思维。为了使我们能够更顺利地解决数学上的问题,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教室环境,使得我们更加乐于探索问题。例如,当学习“旋转”这一内容时,传统的解答方式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新的解决方案。新算法成功被推导出来后,我们就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好的回答更有用。例如,在研究“圆”时,我们提出“什么是圆,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以及如何找到它的面积?”。这些问题可以造成一个公开的氛围,并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专注于全面地研究知识。会让学生的大脑主动地将有关于圆的知识与之前所学习的三角形等进行归类、对比,并且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去主动地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努力培养高中生解题能力数学的能力己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学习模式己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转变数学的学习方法,促进高中数学课堂解题能力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卢颖.培养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9.
[2]杨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C]..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39-441.
[3]高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2):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