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彬
四川省南部县南部中学(四川南部6373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违法犯罪主体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很大一部分主体是当代在读中学生。少数民族中学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教学资源欠缺以及对法制教育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并不了解,所以很多时候不经意间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少数民族中学法制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学生思想意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的低下,不仅会阻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养成,更不利于推进整个社会进行依法治国。
关键词:法制教育;政治教学;融合策略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社会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其中在教育的领域少数民族中学政治教师迎来了一项新的挑战,那就是法制教育。传统的中学政治教育仅仅只是在课堂以内进行,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中学生每天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和人,而中学生又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它们心智又不成熟极容易被错误诱导,如果此时学校不进行正确的法制教育,那么极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近几年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出很多中学生在学校故意伤害同学、寻衅滋事、特别是打架斗殴等事件,而备受关注的是发生在学校里面的校园欺凌事件,所以法制教育在少数民族中学政治教学中必不可少。
一、少数民族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制教育在少数民族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1、语言和封建少数民族传统思想的阻碍。我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以外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文化传承,特别是语言。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例如彝族有彝语,壮族有壮语等等。和汉语不同,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仅仅在本族之内使用,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法制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仍然存在用传统习惯代替法律来行事,这无形中就给中学生的内心带来了一个坏的影响,让他们觉得法律的威慑力没有那么强。2、师资力量不足。中学政治教师大多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而思政教育的课程面向的是未来师范职业,所以法律知识本身就欠缺,进而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法律知识本身就很少。3、法制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地位不高。现在的教育教学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但是本质上仍然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教师和学校的考核,特别是升学率的考核让所有的学科都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目的,所以降低和取消了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课程。4、法制教学的模式单调乏味。传统的法制教学仅仅只是教师在课堂上拿着书本在奉行本本主义,用生硬而且冰冷的文字向学生转述课本上的内容,没有任何创新,学生对此种教学方式也不会感兴趣。
二、少数民族中学法制教育和政治课融合的策略
1、消除语言和传统思想障碍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在少数民族中学应该加强语言的学习,让中文和普通话成为少数民族中学沟通的工具。国家应该加强少数民族中学教师语言技能的培训,同时适当增加少数民族中学生汉语语言的学习。破除传统思想的禁锢,让中学生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人都必须依据法律来行事,宣传法律的权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国家应该对思政教师的培养重新定位,思政教师直接面对的是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习主席说:“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思政教师的培养课程应该进行修改,应该加大法律知识的学习,思政教师要以身作则,同时国家应该鼓励更多的师范学生加入思政专业,为少数民族中学政治课教师储备后备力量。
3、提高法制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
以往的法制教育仅仅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地位,在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少,法律知识的范围大概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及刑法的部分知识。所以课堂上涉及到的内容可谓是九牛一毛,中学教师在讲解该内容的时候一贯的作风都是一带而过。面对这样尴尬的境遇,国家应该把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纳入教师和学校的工作考核,提升法制教育的地位。
4、创新教学模式
习主席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对于少数民族中学政治课堂,很多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得过且过,缺乏育人灵魂,教学模式单一,在课堂上不具备引导性,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特征。少数民族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以前的教学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法律知识、视频动画、相关案件等等,用鲜活的案例进行教学。同时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把课堂由教室迁移到其他环境中去,比如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参观庭审活动。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勇于去当志愿者,参加普法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5、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实施具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法律至上的环境,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坚决予以捍卫。如果整个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所有人就会对法律产生敬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升法律素养,同时也可以改善我们国家的法制环境,推进依法治国。
三、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环境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德育应该放在第一位,其中法制教育就处于及其重要的地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少数民族中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会让他们走上歧途,所以政治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艺,把法律知识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
参考文献:
[1]史红军.法制教育与中学政治教学课堂融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0.06.
[2]新华社.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N].四川日报. 2020-03-18.
[3]南润科.法制教育在中学政治课的渗透[J].天津教育.2019.01.
【作者简介】赵彬(1992.04-),男,汉族,四川省乐山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南部中学政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