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视情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张冰
[导读] 视情教育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服务。
        张冰
        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   161000
        【摘要】:视情教育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服务。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付诸于课堂实践,同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在简要介绍视情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视情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视情教育理论     视情教育理论应用
        视情教育理论最早是由中国多元智能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巨河先生提出的,随着课程改革和社会的发展,该理论逐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认可和应用。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学习视情教育理论的相关知识及其如何运用,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一、视情教育理论
        什么是“视情教育”呢?“视情教育”就是重视孩子的多元智能及其组合情况,特别是其优势智能情况的教育。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更强调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系列的教育服务,使每个个体能够根据自己智能特点发挥出智能优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造出财富。
        教师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基于对人类智能这种"多元"的性质和结构的认识,我们教育与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视情,尤其要重视人的智能差异情况,接纳和尊重千差万别的智能结构和特点,根据人不同的生命成长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与管理条件和环境。
二、视情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要想应用“视情教育”的理论,首先要转变观念,其次要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档案情况;再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教育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视情教育”一定要视“对”,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学而言,“视情教育”要求是根据高中生的智能特点、智能优势、挖掘其潜力,激发其潜能。
    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推进,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内部联系,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习惯。传统教学重视的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的培养,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我主要分析一下其他几种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些借鉴,从而根据学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更好地贯彻视情教育理论。
        1.空间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空间智能的培养和应用,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当中所要求的一种时空观念能力的提升。教师在空间智能探索中可以与相关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比如通过一些影视、图片资料、播放音乐等帮助学生激发空间智能。这些形象的画面,声、色、形的立体展示非常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促进学生视觉的敏感性,丰富想象力,有利于发散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案例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发展特征
投影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平面图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东京平面图
        问题:观察两幅示意图,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相比,在商业区的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分析一下两个城市的主要功能。
        通过回答问题:唐朝长安城坊市严格分开,北宋东京坊市界限被打破,混合在一起,进而分析出城市功能由以前的军事功能或政治功能发展到经济功能。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智能能力。
        2.人际关系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智能的核心在于与他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善于与人合作。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设置活动课、组织辩论会等提升学生交往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 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亲密、和谐,利于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例如组织辩论会,让同学们在争锋相对的辩论当中,加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辩论过程中,使学生的基本社交技能如倾听、交流、辩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到了提升,这样的辩论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还能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3.自我认知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认知智能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自我认知能力表现为了解自己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学习历史的状态,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历史的潜能,甚至了解认识到自己将来是否能够胜任从事与历史相关的工作。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认识智能包括认识自己的价值、情绪、情感、思维、信仰等等。
【案例】评价历史人物孙中山。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孙中山一生主要活动资料。 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
给同学们。
其次: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总结孙中山一生的优秀品质。
再次:教师指出孙中山先生在青少年时期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准了自己人生的位置。通过对孙中山这个历史人物的挖掘,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信念,和以民族前途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感。
最后:请同学们思考:“我是谁,我能干什么?”,这是青少年学生时常反省的一个问题。
         通过了解和学习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
        4.自然观察智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学科中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观察历史事实并记录历史事实的能力,包括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的观察与感受,还包括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参观一些历史文物古迹,通过拍照,查找资料、视屏等多种手段来加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深刻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潜能,把视情教育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历史教学实践中。
三、视情教育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意义
        1.有助于历史教师的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视情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树立新的教学观点,转化教师的教育观,从而推动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和进步。
        2.有助于历史教师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各自所擅长的方面,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强,有的学生做题能力强等。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力,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这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好的,同时也是视情教育理论的魅力所在。
        3.有助于历史教师转变评价方式。学生身上的各种智能并不是整合存在的,它们其实是相对独立的,有着自身的规律并能够相互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和方式共同作用,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结束语
        视情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不仅能提高教师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学习潜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智能。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陶西平.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3.
[3]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3.
[5]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何李来.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