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王加俊
[导读] 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一些朝代更替、历史人物会有一定兴趣
        王加俊
        剑阁县龙源育才学校,
        摘要: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一些朝代更替、历史人物会有一定兴趣,但是对历史中各个朝代的经济、政治发展却没有兴趣。这就使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会出现极端的情况,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会表现得很积极,但有的时候学生又会缺乏学习热情,导致历史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从学生兴趣点出发,采取多样化措施,对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进行充分调动,并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
        一、课前充分准备,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步骤,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这样才能不打无准备的仗。初中历史教学,教师更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把相关的历史知识写进教案,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地学习。有时教师在备写教案的时候,过于依赖教材内容,过于相信参考资料,忽视了教师独立自主的判断,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也有的教师过于相信多媒体课件,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不经过仔细甄别,就来一个拿来主义,结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很多,在课堂上纠正错误,这样给学生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一定要对课件加以审查,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地更正错误,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造成学生思维逻辑的混乱,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不严肃性。教师课前准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模式,准备合适的知识材料,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内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网络普及化的今天,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思维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比如在学习了“商鞅变法”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看一看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变法运动,他们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找到了“北魏孝文帝变法”的资料,了解了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的内容,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北魏孝文帝的变法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历史演变的进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有的学生找到了“王安石变法”。宋朝的这一次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商鞅变法”之后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领域,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对于积贫积弱的宋家王朝,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在发展社会经济、富国强民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了变法的积极意义。有的学生找到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可以说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没有祖国的统一,没有国家主权的完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府,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局面,为中国新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部很好的教材。“戊戌变法”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演变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其实中国历史上最彻底的一场历史变法,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这一场历史改革运动,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这场历史变革正在努力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我们就生活在这场历史变革中,有的学生还对这场历史性的改革开放,身在其中不以为然。教师要加以引导分析,发挥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每一次的变法运动,了解其历史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看懂历史发展前进的方向,才能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内容。
        三、历史教学力求精准简约
        中国历史5000多年,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我们值得骄傲的历史文物,留下了许多后人无法企及的艺术作品……历史教学中如果不能做到精准简约,就不能把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要学习各种文化课,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对历史知识进行精准简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历史知识。比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方面的知识时,就需要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次要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学。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一些代表作品需要了解记忆,比如曲辕犁、筒车、牛耕、水利设施等,作为重大发明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水利设施方面——都江堰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学生必须掌握了解。学生通过对农业水利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它们在我国古代社会结构,农业社会结构中的突出地位。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以手工劳动业为主体,倡导男耕女织的家庭劳动形式。这种社会结构、劳动形式、经济体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只能满足个人的需求,不能满足更多数人的需求,所以在漫长的社会演变过程中,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精准的学习,能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历史认识水平。
        四、结语
        历史知识的教学,只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有些历史知识比较零碎,需要进行归纳整理,找到历史知识的共同点,这样就能很好地了解记忆。学习历史知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从众多的历史知识中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的历史知识修养;学习掌握总结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从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钟允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2).
        [2] 张庆东.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模式探讨[J].人民教育,20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