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王海军
[导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王海军
        丽江古城区一中 云南省丽江市674100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启发学生进入历史深度学习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课改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求知欲,促使学生针对历史学科内容有更为详尽的学习计划,并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改善和应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不仅需要学生敢于思考,而且还要具备发掘自身潜力、敢于挑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学习计划;教学改革
        引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主要以学生准确认识自己为出发点,致力于从学习生活中不断思考与实践,从而发现自身潜力以及对于历史学科的思考,并将其与学科兴趣进行连结与融合。可以说,这是学校注重学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保证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做出的战略决策。
        1.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合理搭配核心素养教育,形成渗透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开展融合核心素养背景教育,这是由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的,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历史课程参与活动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不仅能够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还能够在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意识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做出适合于、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专业学习计划。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课改内容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搭配教学时,可以适当的把核心素养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中去,使得学生通过相关历史教学活动领悟历史背景、历史知识的实质,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通过展开“历史近现代政治体制发展回顾”此类项目,不仅可以让众多学生发挥自身的历史发散思维,将近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发展进行罗列,同时在实际的历史问题解题之余能够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积极性。由于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课程改革中有核心素养教育的渗透,学生们在激发自身的历史思考过程之余,还能够时刻以正确的道德思想规范言行举止,促使学生在面对特殊情境时,形成分辨是非的思想意识。由此可见,通过历史深度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合理搭配,在增强学生的学习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之余,还能促使学生认清自己,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应对历史学习课程教学的改革。
        2.核心素养基础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质,保证切合学生实际发展
        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社会、生活行为、优秀人格的培养上,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作为学生初期认识世界的解惑者,在这期间的学生的历史课程内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习题解答方式等方面都直接引导着学生的关注兴趣,直至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时间线等内容是否达到真正的领悟。为了保证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历史学科中涉及到的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认可、优秀人格的形成等核心内容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因此教师可以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满立德树人教育本质的教学方式出发供以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课程背后的实质和意义,帮助学生体验历史教学改革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课程的设置,其实就是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历史学习计划等技能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对于自身的历史学习情况有更为切实的把握和规划,并达到最后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教师在进行“秦国的崛起”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对于秦始皇设立的各种政权以及制度是否合理,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代入的体验式方法,让高中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名秦朝时期的官员,然后再去加以思考应该怎样的建议是最合理的,以及对已经立项的制度与建议又有怎样的看法等,通过不断地代入式想象,加深学生对于此知识点的思考和理解,并由此产生情感体验,获得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详尽的学习系统。
        3.核心素养基础下的高中历史课程安排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有具体的指定对象
        高中历史教学课改融合核心素养,这种教育方式主要结合学生的历史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分析、历史实践经验水平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的开展,帮助学生从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时刻严格要求自身的态度与意识,通过不断的历史学习实践收获感悟专业知识学习背后的核心素养行为和价值观。
        当然,为了提高历史课程深度学习的效率,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先讲授历史线索、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背景起因等相关专业知识,即先让学生把握好理论知识,明白历史学习有哪些要求,为什么要采取逻辑推理、梳理时间等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及怎样更好的做出态度与深度并存的历史解题分析策略,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接着教师提出一些课程内容的相关关键词,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与兴趣等情况,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历史知识进行求解。可见,这种课程设置的安排能够积极鼓励他们通过思考、实践、创作、总结这种方式做出相关的历史课程内容的接收与消化,从而不仅体现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还可凭借高度的核心素养意识加深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做出针对性的思考和计划,并针对自己的缺点和弱势做出及时的改正。高中历史的深度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融合,既是新时代下对于学生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也印证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名言警句。良好的历史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对于自身兴趣点的认识和培养,并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使得学生能够与书本为友,以生活为乐,在不断探索历史事件之旅的过程中发现最适于自身发展的形式和道路,从而在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英伟,郑琳时.高中学生历史开展课程与道德教育正确意识的建立和相关发展建议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3:68-69.
        [2]李魏,郑芝琳,冯志.大学生对于自身历史学习发展所作出的未来计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课程教育研究,2014(6):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