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彪彪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第二中学 江西吉安 343700
摘要:基于历史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提升高中生的综合实力,培育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现阶段,在国内新课程改革推行的历程中,高中历史教育也遇到了很多的困境问题,应当如何在新课改的视域下通过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的途径,以此提起学生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致,继而保障历史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已经成为全部历史授课教师所重点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新时期背景下,应该怎样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的路径做出了简要的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关键意义
(一)创新是提升高中生综合实力的必有要素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中历史教育肩负着培育学生学习能力、触动学生情感、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的任务,然而在实现这些任务目标时,想要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的任务,就需要授课教师从多个视角出发,创新课堂授课模式、摒弃老旧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做好铺垫。
(二)创新是调动课堂气氛的主要手段
在新课改视域下,要求高中历史教师革新授课方式、授课手段,以提升课堂授课速率和效果。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运用与以前沉闷乏味的课堂环境做比照来看,更加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致,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自行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在以前的高中历史课堂中,基于授课模式具备了很强的滞后性,所以很难汇集学生的关注力,长时间如此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历史学习兴致,甚至心生厌恶之感。除此之外,在以前的高中历史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将课本内容灌输给学掌握,学生也主要以听讲为主,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几乎没有过多的互动,继而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懂程度,如此便不能对授课内容及时做出调整,最终影响到高中历史课堂授课效果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新时期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的途径
(一)提升高中历史授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水平
新时期背景下,对于高中历史教育体系做出的调整和优化,使得历史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如想要在当前环境中,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教师通过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素养水平,以此革新授课模式、扩充授课资源 ,进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授课质量。另外,伴随近些年新课程改的持续推行,社会各界对高中历史创新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为了适应这个新标准,就需要历史教师选用新颖度高的授课方式、教学用具,以及在课堂授课期间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摈弃老旧的授课方法,借助开放性课堂,调动课堂气氛,汇集学生的分散注意力,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学懂更多的历史知识内容。
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儒家文化”相关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应当在备课时,在网络平台中查阅和记录有关于儒家文化的知识内容,如此便可增加教师的专业常识储备量,使教会能够从儒家教育思想中感悟和学习,从而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素养水平,这样在课堂中,教师就能够扩展授课资源,扩展学生的思考范围,以此提起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致,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二)创新教学思想,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改进,要注重理念理论层面的创新,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方面,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目标,不再仅仅着眼于提高应试成绩。教学理念的创新还应当体现在教学流程的变革上,要将单向的教学模式设计为自主互动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的素质化程度。教学理念创新还要充分体现在教学载体、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广大历史教师要对现有的应试教育理念进行充分创新,在学生综合素养之上设计和开展历史授课活动。
(三)创新教学载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对教学载体做出创新的关键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的开展学习活动。载体创新涵盖了两方面内容,其一,协作学习载体的创新,要通过设置协作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扁平化,更加有益于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笔者在教学中以八名学生为一小组的方式开展协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具备独立思考意识,以及同学之间彼此交流沟通的习惯,这样就能够通过大家的协同努力去思考处理问题。除此之外,教学载体的创新还应当涉及到思考提纲的创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但要做到点对点的提问,还应当体现在点对面的指导,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筛选出来,设计成思考提纲指导学生做出分析研究,这样的教学载体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交流过程更加方向鲜明、重点突出。?
例如,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伊始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分析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取得的成功实践,为最终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有着什么样的价值等等。学生在思考题的引领下,分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在小组间进行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不断完善补充答案,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梳理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总结梳理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论哪一个学科,创新都能成为促使该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显著提升的关键所在,高中历史学科也是如此。然而,从目前高中历史教育现状来看,在课堂中仍旧存有授课模式单调、没有正视学生主体地位关键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高中历史课堂授课效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选用有效措施优化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历史课堂教学成果符合新课程标准,促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崔宝刚.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36.
[2]丁增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8):64.
[3] 罗海敏.新课程下地理学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6):107.
作者信息:彭彪彪,男,汉族,江西吉安人,大学本科,中二,
研究方向:历史教学与地方特色乡土文化融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