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政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双石镇望佳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促进了高效历史课堂的创建,以达到历史的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相比,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效率并不理想,高效课堂建设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初中历史课中的创新教学,旨在通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历史文化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创新教学
引言
历史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目,通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发展进程,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传统历史课堂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历史知识比较琐碎且繁杂,需要教师对重点详细讲解,课下需要学生自主复习并背诵历史知识。如果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那么学习历史比较困难,对于历史的时间点、概念、背景等知识点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文对初中历史课中的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原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其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知识的思考、探索之中。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基于初中学生的学习、成长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感受中充分激发历史学习兴趣。例如,在《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构建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并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于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照片或考古纪录片,以此来让学生了解河姆渡和半坡遗址所处地区、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特点以及纺织、渔业、农业等劳作情况,从而显著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然后,教师需要在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出我国原始农耕的特点以及将其与当前农耕进行对比,以此来让学生认知人类的进步规律和提升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从而全面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最后,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艰苦劳作和不断奋进、不断创新的品质,以此来充分深化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如此,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构建能够将教学课堂生动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积极进行历史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通过音频、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去,在课外与历史“零距离”接触,如参观长城、兵马俑、大运河等历史遗存。教师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参观这些历史遗迹。对无条件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素材、推荐有关书籍等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历史。此外,在春节、端午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节日及其习俗的起源,加深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也会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在学校和家长的协助下组织游学活动,带领学生前往游览名胜古迹,真正做到育人和实践相结合。
三、小组合作,创设高效历史课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内容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这必须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老师作为分组的负责人,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了解和分析每个同学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思路从而有依据、有判断,再结合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综合考从而进行分组。而在将组别分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时,老师应尽量提醒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采用同质化和异质化的方式,从而确保组别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日常小组的活动中,最终使得每个组所拥有使实力接近,通过这种方法更好的平衡每个组的综合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大小不同将其从强到弱分为三个层次,并且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将学生按照男女、性格、个性等影响因素再次分组。之后的课堂提问中,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鼓励不同的学生作答。例如《盛唐气象》课堂上,老师可以先通过向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通过这种办法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动力,最终通过这种办法来提升班级内部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气氛,从而有效的提升学习成绩。
四、布置开放性课后习题,培养创新思维
课后习题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布置作业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有针对性,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广阔空间。如在教学“新文化运动”后,针对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认识不清及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理解不深刻的问题,笔者布置了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分析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有哪些特点?2.如何正确认识鲁迅、胡适两位人物的思想?结合课本知识和相关史料进行分析、归纳和小结。笔者要求学生一定要言之有理,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既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也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加深了他们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五、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好历史,如何使学生热爱上历史知识等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任务。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了解中国和外国的发展历史进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古人的历史经验,化为己用,让自己的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减少困难阻挡,帮助学生在历史长河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人格品行。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通常容易把历史时间混淆,认为学习历史对自己在生活中没有帮助,导致学生反感历史学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能力就成为初中教师必不可少的一个任务。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把历史知识融入课堂中,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发生的历史故事,为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事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听讲注意力。帮助学生融入历史课堂中,间接影响学生学习历史,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学生学习历史就变得更加简单,也更容易掌握历史时间和历史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结束语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引导者,一定要解放思想,多角度鼓励学生多阅读、勤思考,尤其要善于归纳和小结历史知识;更要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的创新活动保持常态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尹婷婷.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林丽霞.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C]..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32-333.
[3]王芸婷.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方法探究[C]..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一辑).: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9:74-77.
[4]邓俊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715-721.
[5]吉文海.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