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军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海南海口 751126
摘要:新时期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也是时代发展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方向,高中体育教育可以看做是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所推崇科目。需要老师有效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认知上、行动上共同努力推进,辅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体育认知和意向。不过,在传统模式下,很多老师忽视了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的引导,这会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体育学习的效率带来极大的制约。所以,在本文中笔者试图结合体育教学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精神,进而为实际业务的推进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1 引言
在如今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特别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融合而言是不利的,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相互违背的。在本文中笔者试图结合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为其实际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理论帮助。
2 新时期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构建的制约因素
2.1 主体不重视
结合笔者的实际研究来看,在具体的制约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具体的方面。第一是各个主体认为体育课程不如其他课程重要,所导致的问题发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特别是重视度认识如何,将会直接决定着其发展的质量。在实际的授课中,老师、相关的领导,以及学生和其家长,很多人认为体育课程不如其他课程重要,因此参不参与都是无所谓的、没有任何的重视度可言,这就导致其课堂的质量大打折扣,以至于整体上积极性没有得到真正保障,这对于整体的学习发展而言自然是不利的因素。
2.2 没有意志力
第二则主要体现在高中生没有构建起正向积极的体育锻炼意志力。对于体育锻炼而言,除了要有身心健康作为支撑之外,还要有十分积极、正向的体育锻炼意志力保证,才可以使得各项项目锻炼得到基础支撑。这对于其个人发展,特别是身心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都有很好的帮助。不过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还没有构建起意志力,对于体育项目存在错误的厌烦或者是恐惧情绪,紧而不乐意参与到其中,特别是女生。因此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2.3 生理和心理因素
第三则主要体现在受到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方面。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还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心理方面还是在生理方面都不够成熟,以至于他们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存在着不少的错误。因此在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下,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需要予以适当的辅助。比如,学生会对部分项目存在错误的看法,男生会过分追求刺激的对抗运动、而忽视了其他的基础项目,持久性也没有保障;而女生则会对体育锻炼有负面情绪,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3 问题解决改进的策略
结合笔者的实际研究来看,想要解决上述存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来开展相关的研究。
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来推进教学业务。对于体育教学改革而言,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调整,对于整体的效率提升和质量保障有着很重要价值。在过去的传统教学观念下,很多人都认为文化课是最重要的,对于体育课而言是可有可无。这类错误的看法必须要得到根除,需要充分的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来提升老师、学生、家长以及负责领导对于体育课的重视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不能仅仅只是空谈,要落到实处。
每个学生都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自主寻找和适配不同的体育教学的模式、充分和老师做出沟通。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他们想练习的科目和方向,给出专业的意见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体育教学真正的向着开放、多样、积极的角度迅速迈进。老师也应当充分的结合学生兴趣,和时下热门的内容来开展相关的研究[1]。
比如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会结合体育课的培养目标引入如今综艺中十分火热的撕名牌等游戏,来鼓励学生们锻炼身体,自主构建起正向运动习惯,进而辅助构建起终身体育的认知。相比于传统的跑圈、跳高锻炼模式,这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好评,整体上参与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对于他们个人的发展,以及观念的改变有很好的帮助。
第二,则是应当传输终身教育理念,使得学生成为运动的主体。归根到底在体育项目锻炼,和体育思维以及习惯的建立,特别是在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还是最重要的主体,所以必须要以理念的灌输作为根本,使得学生构建起好的习惯,进而乐意于主动的投入相关项目中去。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频发,缺乏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这是教育界普遍面临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个人意识培养是十分不利的。所以需要充分的结合传统理念教学改进和教学策略革新,来使得学生可以自主了解终身体育对自身发展的好处[2],进而乐意于开心愉悦地参与其中。
无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在软件方面,老师和相关的领导也应当予以充分合理的适配,探查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在充分沟通和互动的基础之上,结合他们个人学习特点来做好方向和实际目标的明确设计,进而使得理念能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此外,也要结合运动会和体育比赛节契机,来做好相关的讲解工作,这对于理念建设有帮助。在具体推进业务时、不要采取纯宣讲式,要结合他们个人的兴趣和情况,来做个性理念的培养,尊重学生需求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3]。
第三,必须充分的结合新时代的新技术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辅助他们构建起正向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练习习惯。对于新时期各领域的发展而言,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两项内容,所以在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的结合新技术来做好相关的工作。比如,在阴雨天气就可以充分的结合室内体育活动、以及虚拟现实辅助下的体育视频的展播,来克服不利因素,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十分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技术优势帮助之下来上体育课,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而不会像过去那样因为外界的条件以及各类因素而遭到了制约。
此外,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地引入信息技术,比如在线慕课、在线微课模式就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了解体育知识,获取体育技能的需求,这对于他们的个人问题解决也有很好的帮助价值。所以,充分的利用技术优势来解决传统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正向积极的策略[4]。
4 结语
整体来看新时期只有充分的挖掘学生的个性,以此作为培养目标来打造全面进步人才,提升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在终身体育理念培养的辅助之下来,做好相关的工作,才可以真正满足实际需求,保证学生身心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秋惠.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等体育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30-31.
[2]武艳.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路径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80-81.
[3]周昊.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08-109.
[4]陈高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19.
作者简介:林军,男,1966年9月,民族:汉族,籍贯:海南省文昌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