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健
鹤岗市第一中学,黑龙江省 鹤岗市 154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高中体育教学中包含了很多形式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以及素质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田径是高中体育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们锻炼身体素质的首选。与此同时,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更加成为教育教学所关注的中心与焦点,因此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措施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所形成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和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其未来长远的发展和成长。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能够很好地减轻学生因学习所带来的压力,提升学生的运动素质与技能,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说,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田径教学的重要性、直面当前田径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能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来转变和改革田径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促进田径教学的转型和升级,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1重要性
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进了多年,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及在高等教育阶段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活动,也要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之下来进行。要在现有基础改革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的解放思想,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磨练心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高中阶段,学生们脑力劳动日益繁重,这更能够突显出来,一副好身体的价值。有的学生没日没夜的学习文化课程,不仅导致体质下降,而且也影响了文化课程学习的效率。还有学生心理素质薄弱,过度关注考试的结果,形成考试焦虑,影响了他们日常的学习状态,也影响了考试的成绩。这些都可通过体育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磨练学生的积极品质,让学生更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从中获得好处,强化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而高中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钻研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从而提升素质教育的指导性,让高中体育课程,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高中体育的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
2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措施
2.1分实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兴趣是行为的源泉和动机,也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当中的动力和支撑,所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应该成为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实践当中,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础来选择游戏的内容与形式,从而将田径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之中,充分实现寓教于乐,让整个田径教学过程趣味十足,使学生在娱乐和游戏的同时开展田径运动,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例如,为了激发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兴趣,笔者将田径教学内容与游戏进行了融合,以“起跑反应”这部分内容为例,在百米比赛中,起跑的快慢影响比赛成绩的发挥,零点几秒就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排名。
但在传统的起跑训练中,由于训练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们很难提起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游戏进行了融合,游戏内容如下:让学生们以4人一组,每人占据一条跑道,然后背对终点方向,从起跑位置反身起跑,跑向终点。当学生们准备好后,下发口令,当口令响起后,学生立即反应做出反身起跑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锻炼了起跑反应,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中的乐趣。
2.2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方面的教学
体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具备活泼开朗、勇敢顽强以及团结进取的精神,同时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以及维护道德规范的良好品格。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需要结合体育教学来开展,绝对不能脱离教材胡乱开展和空洞的说教。因为体育教学特有的教学环境和过程,给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有力的条件,使得教育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组织开展,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高中体育教学需要面向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需要认真仔细研究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学生整体发展。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合理的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适当的降低难度和要求,并且在时间上和练习次数上进行强化,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所有学生都爱上体育课,进而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2.3利用好课内外实践,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课内外时间所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是提升学生体育兴趣、习惯以及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然后自愿参与自我锻炼,最终达成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培养学生在无监督的情况下,依靠自主意识开展体育锻炼最好的方法之一。首先就是可以开设以发展民族体育特色和传播体育文化的项目,确保学生每天都能够运动一个小时,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从事的体育锻炼是在设施条件差、没有约束以及没有时间保证的背景下自觉开展的,因此,帮助学生选择武术、跑步等社会性强的体育项目当作是课余锻炼内容意义重大。然后就是需要不断的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据相关实践研究显示,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自己体会体育价值、奠定学生的体育基础以及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在注重课间操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行排球、兵乓球等运动,这样不仅仅能够很好地缓解学习压力,且还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最后就是适时的开展野外体育活动以及野外生存训练。野外空气清晰且环境优雅,对于体育活动来说十分的适宜,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爬山、长跑等活动,这样不仅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结语
总之,高中体育教师有深入了解学生,目前学习中的实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学生良好,体育锻炼品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要通过积极的素质教育的思想的指导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程轻视的错误观念,让学生认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差异,通过分组教学等方式,满足学生体育课程的需要,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上都能获得身体的放松,体质的锻炼提升和心理的调适。
参考文献
[1]冯兴.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新一代:科教版,2010(12):39-39.
[2]孟兴生.浅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中),2010(2).
[3]母奉杰.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5(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