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探微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戴君琴
[导读]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戴君琴
        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如何真正发挥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是我们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的目标。我结合《青铜器》这课的欣赏教学,从问题设计的原则、问题的类型与方式以及问题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这三方面做了整理。
        【关键词】?美术课堂 问题设计

    两年前我参加教研活动听课时,见到一位美术教师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对全体同学提着几乎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你们说对不对啊”?“ 大家看好不好啊”?“ 是不是这样啊”?。所有同学齐声回答“对”“ 好”。对这样的提问我实在不敢恭维。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提问最好?问题是否有效?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我和组里的老师探讨这个问题时,他们的观点使我深受启发。结合我的一节《青铜器》欣赏课,我想谈谈对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体会。
        一、问题设计的原则
        1、问题要有效,目的的要明确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我觉得那一定是真正能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吃透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现状,才能在把教材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问题。那种随意性强、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只能把学生引入歧途。所以,教师要钻研教材,掌握教学环节中的“节”,关键处提出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下子抓住要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青铜器》这一课中,我仔细分析了教材,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从器形与纹饰角度来欣赏与评述青铜器的造型美,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从而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关注与兴趣,珍视优秀的民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全课的中心问题,因此在提问之前与提之后都作了安排和铺垫,先让学生聆听编钟声,学生们陶醉其中。我提出“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样的声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接着展示古代青铜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我又播放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视频,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的造型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2.难易度
        问题的设计必须是有一定难度并且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思维找出答案的。只有一个人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挑战,它才会激起最大的潜力去思考,从而真正发挥问题的作用。在青铜器欣赏这一课中,我给学生展示了司母戊大方鼎的图片,要求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个大方鼎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同学们有的说拿来煮东西,有的拿来摆设的,有的说用来装东西。这时,我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大方鼎腹内壁的铭文,并提出问题:“了解了这些文字,你又有了什么想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并积极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原来是商王为祭祀他那已经去世的母亲而铸造的鼎,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我又继续追问:“古时候这样的青铜器每个人都可以用的么?”教师提供资料,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最后大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青铜器曾经是等级森严的制度的产物,它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是反映一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物质文化的体现。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对青铜器,特别是礼器的价值有了深刻的理解。
        3.注意设计创造性问题
        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在《青铜器》的授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的环节,要求学生到台前用点击鼠标的方式,根据身份与使用鼎的数目相连,并说明理由。我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请你根据身份与使用鼎的数目相连,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问题一提出,学生都很活跃。通过思考和谈论,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鼎代表拥有者的身份与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数目的鼎。但对于整个问题来说,想回答得圆满也是不容易的,不仅要选择,还要说清楚原因。这个问题不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青铜器象征意义的认识。


        4.要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生成性问题)
        学生的思是十分活跃的,他们会提出各种老师想不到的问题,极容易引起班上同学的共鸣和争论。及时地肯定学生所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并进行讲解或展开讨论,这是科学地组织提问的一项基基本功。在这节课中,学生曾提出这样的问题“青铜器中有些礼器种类很多,它们是怎么分类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于是在查了资料,讲给学生,青铜礼器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我搜集了很多图片让学生欣赏,并继续向学生提问:“这些虽然都是属于青铜礼器,但是他们的造型、纹饰和功能各有什么特点呢?比如簋,你们还想了解它的有关知识么?” 学生的一个小问题引起大家青铜礼器的思考,比教师提问效果好得多。
    二、问题的类型与方式
    1.类型
    (1)记忆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只须对事实作回忆性的重述。通常表述为“一一是什么?”例如"这个司母戊大方鼎造型特点是什么?
    (2)分析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须对所接受成所记忆的村料,从事分析和推理的过程。通常表述为“一一甲乙有何不同?”例如“和夔龙纹相比,饕餮纹有何根本特征?”
    (3)判断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须先设定标准或价值观念,据以对事物进行判折和评价。通常表述为”一一为什么?”例如“为什么很多青铜器上会有饕餮纹”?
    (4)创选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须将要素、概念等重新组合,或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做出反应。这类问题并无单一性质的标准答案。通常表述为“一一你怎么看?”例如“请谈谈你是怎样欣赏青铜器纹饰的?”
    2.方式
    (1)正面提问。
    就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期待学生回答。这种方式是比较常现的提问方式,它能直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注意。    
    (2)反问加强
    就是教师用一种反向问的口气提出间题,更加强化了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例如“难道不正是这些纹饰给原本就庄重器具又添了一份神秘,给人们留下一些想象么?”
    (3)自问自答。
    就是师通过设问的口气先提出回题再回答问题,目的不是让学生来回答面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授课语气,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谁知道大方鼎后面的几个字是什么?原来写着“后母戊”。
    (4)连环问题。
    就是教师根据讲课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其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串,这样的问题申不仅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掌握思维方法。
    三、问题设计的意义与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心智活动的矛盾,从而引发认知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发展思维能力
    提问可以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层次,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提示学习重点
    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学习的方法,自觉地组织学习过程以及增强记忆。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诊断学习成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创造了学生反馈的机会,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成就、弱点及障碍,了解他们心智活动的是否合理,难度是不是太大,或者是否过于简单,学生不愿回答。还有教师在创造课堂气氛时是不是民主的、宽松的,使学生愿意表达个人观点而不担心答案的对错所带来的评价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如何真正发挥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是我们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13.8
3.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