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吴巧英
[导读] 在当前的教育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身体节奏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
        吴巧英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身体节奏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姿态因素,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又能使课堂更有活力,所谓一举两得。本文主要论述了身体节奏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作用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目的是使音乐课更有效地运用身体节奏,使学生更熟悉音乐曲目。

关键词:体态;音乐;韵律;结合

        所谓身体节奏,就是身体随着音乐摆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使自己的身体随着课堂上所教的音乐而移动,进而对所学音乐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下一步的音乐学习做准备。其次,当音乐教学与身体节奏相结合时,课堂气氛也能变得更加活跃,使教师的教学更加顺畅。以下是笔者对身体节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和看法

1、 在学习音乐的阶段,结合身体节奏的优点

        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加入与身体节奏相关的教学因素,主要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就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在音乐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一些肢体动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以后综合发展的积极影响上,比如对音乐的敏感,思维和身体动作的结合。其次,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方面,通过身体节奏的运用,学生可以在音乐课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当然,在这样的兴趣点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因为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嬉闹喧闹的年代,如果任由他们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教音乐,显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一些反感,这将阻碍未来的发展。然而,在音乐课中加入身体节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恰恰体现了身体节奏在音乐课堂中的优势。最后,音乐课中的姿势和节奏的教学也可以得到改进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以目前小学生的水平,对于一些音乐旋律或歌词,还达不到完全理解的地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进而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更具表现力。身体节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某种内涵,从而使学生成为《看到》。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音乐中一些相对抽象的东西,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这样,学生在音乐中会得到更多的灵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概率也会增加,这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涯是有利的。

2、 在音乐教学中增加身体节奏

(1) 创造一个情境并感受它

        在音乐课堂上,如果我们想加入一些身体元素,我认为最好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随着音乐的节奏自发地产生节奏的欲望,不知不觉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四肢。这样自然形成的动作往往最能表达学生对音乐的主观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肯定有些不同,所以在身体节奏的动作中,它也能更清晰地表现出学生内心的想法,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习“听,谁在唱歌”时,有两个主要歌词,分别是“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两句话,但旋律更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演奏中做一些肢体动作,如用小手掌做出鸡鸭嘴的形状,即将手指捏在一起,随着音乐开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这些动作创造想象也对鸡鸭唱戏的样子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掌握音乐旋律方面,学生也可以对这首歌的旋律有更深的把握,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变得更加自如。在与歌词相关的场景的创设下,学生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旋律,进而在肢体语言中有更多的情感表达,对培养学生的乐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教师组织,抓住机遇

        教师组织是指对某些歌曲,教师在教学前要求学生敲打节拍,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教师进行某种身体节奏的活动。这种姿势节奏的主要策划者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有意识地随着音乐进行一些身体动作,但也潜移默化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毕竟,即使是同一件事,每个人的经历也或多或少不同。

例如,在《小鼓响咚咚》的学习中,这首歌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身体运动欲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要使教学更具活力,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规划身体节奏。由于这首歌的表现力很强,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的歌词中,如《妹妹睡在小床上》、《我的小鼓响咚咚》等,在演唱这类句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表演动作的插入,如对《妹妹睡在小床上》的说唱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歌词所创造的一些场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处理音乐的节奏上也能有更多的感受,这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大有裨益。在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身体节奏。适时抓住机遇,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的发展。

(3) 设计动作,美化姿势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设计身体节奏的动作,使学生的动作更加匀称、优美。在这样的有意识的规划下,学生也能感受到身体节奏的魅力,然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期待这样的动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生的身体运动,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将身体节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时,也可以设计身体动作,使身体动作更加优美,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最好能更容易地理解它们。这样,身体节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音乐教学更具吸引力。以        为例,在学习《多快乐》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拍手拍打节奏,让身体随着旋律左右晃动。最后,通过面部表情,歌曲的表现力就会显现出来。同学们也可以在这样一个有规律的摇摆身上,将《多快乐》中这首歌的快乐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把重点放在这首歌上学习得更好。

(4) 玩游戏,快乐学习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局限于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充分发挥音乐的强大魅力。在身体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同学们可以更加豁达,感受美的细胞的音乐可以更加活跃,在游戏中享受身体节奏的过程,感受到美妙的感觉

        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懂得欣赏音乐的生活态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在学习《我们一起来唱歌》时,老师可以手拉手做一个圆圈,根据音乐的节奏摇动身体,使圆圈移动。当老师突然停止音乐时,学生需要根据老师所说的数字,大声喊出“我们一起来唱歌”的口号。例如,如果老师喊“5”,学生们就需要五个人一组围成一个小圈子,大声喊出口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保持高度的兴趣,又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


3、 使用姿势节奏时应注意什么

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一定的身体节奏有利于音乐教学。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在“度”方面,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明白道理,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发挥所谓方法的最佳效果。其次,在把握时间上,不宜过长,过长的身体节奏会使学生疲劳,对接下来对音乐学习并没有太大益处。不仅不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音乐,还可能适得其反,使学生只注重自己的行动,而忽视了音乐学习教学的初衷。最后,我们要掌握一本《合适》“如果所有的歌曲都有节奏地与一套身体动作同步,每首歌之间的差异就会被抹去,阻碍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出的情感,这将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4、 总结

总之,如果能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一些肢体动作元素,相信这种音乐课可以变得更有趣,让学生更喜欢,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与目前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相比,加入一定的身体节奏,无异于让音乐课堂给人以新的感受,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力。最后,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中,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和音乐感知的培养远比学习质量重要,而有身体节奏因素的音乐课堂在这些方面更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妮红.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夏教育,2019(Z1):94-95.
        [2]徐冰.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857-858.
        [3]石广平.论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84-286.
        [4]张海韵.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9(32):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