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宇
肇源县茂兴镇中学 黑龙江 大庆 166500
教学目标: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探究:1、我知道
(1)圆柱的表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自学教材p13-14。
3、尝试完成P16的5、6题。
课堂展示:1、小组内交流课前探究情况。
2、展示课前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点拨:1、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
设疑: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圆柱体,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总面积?
概括: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加一个侧面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侧面面积 + 一个底面面积×2 = 表面积
2、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⑴设疑:我们已经会求什么面的面积?还有什么面的面积不会求?
⑵引导: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动动脑筋,思考它的侧面面积该怎样计算?
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⑷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⑸评价小结: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能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它的侧面面 积正好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
板书: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 )宽就是圆柱的( )
长方形的面积=( )×( )
圆柱的侧面积=( )×( )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求圆柱的侧面积,知道什么就行了?
生:知道底面周长和高。
⑹算一算,出示例1
尝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3、探究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设疑: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②学生间说一说,议一议,并小结方法。
③试一试,出示例题2
A、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B、交流评价,比一比。
C、教师评价小结。
4、教学例题3
师:同学们已经研究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啦,那能不能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呢?
①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并思考:“没有盖”它是有哪几部分组成?
②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自己试做一下。
③找两位不同结果(1800和1900)的同学板演。
④评价小结:概括“进一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