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谭畅
[导读]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探索性学习策略
        谭畅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摘要: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探索性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具有别样作用。它的有效应用能够激活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提升生物教学效果。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充分把握探究性学习特点,将生物教学的多个环节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同时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探究性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学习主动性,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快速在脑海中架构省文物知识框架,从而实现知识点的有效掌握。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探究性学习的独特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推进探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多环节融合,以促进学生探究,深化学习效果,点亮生物课堂。
        一、转变教师观念,完善实验设施,做好探究准备
        探究性学习强调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刻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贯彻落实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且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领导者、协调者、组织者、监督者作用,要角色对位,防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满足学生生物学习探究需要,避免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和学校加强互动和联系,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学试验设备,为后续实验探究做好准备,这样能够支撑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也满足了学生生物学系需要,冲破了原有教育模式限制。
        二、精心设问导学,引导自学探究,初步感知知识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步感知知识的第一步。在有效地预习过程中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认知知识,并且在脑海之中初步建构起知识的框架,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减少学生在预习阶段自助探究知识的盲目性,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物教学内容,设定三维目标,同时设定“导学案”。以任务单的方式指引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探究,这样学生的预习活动方向明确、效率高,探究的成效也更突出。
        如在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教师就可以设定如下导学案内容:
        (1)通过自学,探究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通过自学,探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通过自学,探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通过自学,探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三、开展开放实验,实践探究思考,深化知识理解
        实验是生物课堂上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学生走进生物世界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必须把握生物学科的实验特征,建立开放性的生物实验,改变原有的“演示性”实验或“结果性”实验,让学生在思考、探究、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获取知识。
        教师可以在创新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将生物实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从生活化角度开设实验活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可以创新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们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参与,这都能够给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机会,也能够让学生在走进生物的过程中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如在学习“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水果、蔬菜来进行鉴定,并且通过详细的记录展示鉴定结果,进行后续科学的分析与探究,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在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挖掘与应用。
        四、有效小组合作,深度沟通交流,弱化学习难度
        小组合作是一种合作式探究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们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支撑共同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学生讨论难度较大或知识点较为复杂的生物知识,学生们能够在集思广益、发表意见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进而获取结果。这样能够弱化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能够让学生在相互促进之中获得相互成长。
        如在学习“DNA分子的机构”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两个学习任务,难易互补:
        (1)小组合作,了解DNA分子结构主要特征,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小组合作,尝试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思想。
        五、建立思维导图,探究知识架构,实现知识整理
        高中生物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建构思维框架就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建构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对知识点能够有效的归类,在脑海之中形成知识框架。
        实际上,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学生要尽可能地讲生物知识点具体、清晰、明确的整理成可视化的知识结构,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二次记忆与学习,也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学习细胞分裂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制作如下思维导图:
        图1细胞分裂思维导图
        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师必须以生为本,落实探究性学习理念,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的基础上以探究性学习激活生物教学课堂,发展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靖超.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叫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6):123-124.
        [2]金志文.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0(14):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