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李福强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趣味性、教育性的案例学习知识点
        李福强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梓州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趣味性、教育性的案例学习知识点,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研究案例教学法内涵,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合理运用。通过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运用
        前言: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使学生结合实际情景积极思考并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能够发挥很多的作用,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在学科中的实际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点和实际做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了自己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案例教学法,用一个个的案例,来让学生产生思考,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来让学生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进步。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一)确保选用教学案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利用教学案例法,而且需要确保选用教学案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从而使学生自身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均得以增强。例如:教师讲解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当中“情绪的管理”这节课内容的过程当中,便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将其用于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比如:某节自习课上,小杨与其他学生产生了矛盾,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破口大骂,周围学生均对他非常讨厌,现在大家说说,小杨这种情绪宣泄的方法对吗?接着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围绕此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情绪宣泄与管理的方法,学会与他人正常交往[1]。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探究和分析,从中不难看出,确保选用教学案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谓至关重要,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课中呈现案例置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研究案例时就能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案例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简单的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材料,教师也可以形象生动的口述表达。复杂一些的案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际情境、辩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让学生在动中学,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

在呈现案例之前教师要结合案例和理论知识设置本课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去感悟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启发和正确的引导学生,解除学生产生的各种疑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学生对案例展开课堂讨论
        对学生来讲,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能够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且能够多听听别人的想法,在自己原有的思考上激发更多的思维触点。通过案例讨论,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兴趣,在讨论过程中,教師要格外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动,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撑握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以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更深层次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做大自然的朋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成为大自然的朋友,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人类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同时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环境保护落实在青少年的一举一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保证大自然的持续发展。
        (四)结合时政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事道德与法治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主体,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提供合适的指引和帮助。比如在讲解“维护正义”相关内容時,在开讲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通读教材内容,同时找出与之相关的时事热点,并将其按照自己的语言整理成一段三分钟的演讲稿。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课,先安排学生将自己整理的演讲稿汇报给大家,有的学生演讲是关于“香港骚乱”、有的是关于“黄海问题”“钓鱼岛事件”等等,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一件件、一桩桩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关注升级为道德与法治立场的讨论。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点评思维。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入时事道德与法治的目的除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外,还要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其道德与法治事件分析能力,使学生在看到一则新闻时,能第一时间对其展开剖析,研究其背后所隐藏的内容,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分析能力。
        结语: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经由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实践及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在实际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将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积极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及专业素质,有助于教学实效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玉年.让案例教学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靓丽的风景[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