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陈建林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陈建林
        湖南省临武县第五中学 湖南省 临武县 4243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利用生活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
        一、营造真实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础,也是唤醒学生情感意识,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意识来代入到情境中去感知,去理解,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而在思考、分析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复杂多变的关系”这课为例,老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叙利亚紧张局势的视频资源,使学生走进老师真实情境中,感受到国家之间看似和平实则暗潮涌动,尤其是一些冲突事件考验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深刻感知到整个世界关系都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中,国与国之间既合作同时也是竞争关系,使学生滋生出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二、发掘生活教学素材,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也体会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在生活素材的辅助下学生轻松理解了知识内容,在兴趣和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展开知识探究,从而大大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取得了“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教学效果。[1]
        以“多彩的职业”这课为例,初三学生面临着毕业季,老师可以在讲解这节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生活中学生经常能够接触到的职业,比如售货员,收银员、医生,护士,服务员,维修工等等,引导学生列举出上述的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激发起学生对择业的讨论兴趣,进而认识到虽然职业不同但都体现出人生价值,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衔接起多个教学环节,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在生活化情境中不仅对重难点知识内容展开了深入探究,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的在生活化情境中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少年当自强”这课时,老师通过青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典型事例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这些青年事迹进行分析,探讨他们身上的共同点,体会到身上担负的社会责任。
        总结: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生活化情境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将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珍兰.浅析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应用[J].文渊.2019(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