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张宗伟
[导读] 思品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宗伟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亚科瑞克乡中心小学  843400

        
        摘要:思品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程的设立目的是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思品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涉及到思想道德领域,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庞杂和难以深人,因此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社会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提高教学。
        关键词:小学思品;社会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社会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思品课堂中应用的优势
        新课改对于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提出了要求,希望在小学思品课堂中能够营造出生活与课堂相结合的良好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思品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所学习知识的印象。将思品课程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从生活中的现象人手,将生活作为课堂的素材,帮助学生去理解和认识讲解的内容。在课堂当中,教师要注重以课程为核心,以生活为着眼点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当中也能够接触生活,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的知识和生活脱节严重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学生不愿意学习,将理论融合进实际的例子当中,寓教于乐,带动了小学思品课程的建设。小学思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通过生活化的例子,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能够提高对于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影响,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我国小学思品课程建设当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考试仍然占据主要的地位,因此应试教育仍给小学思品课程的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于教学主体的认识仍旧不清晰,不能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这就会导致很多小学思品课程当中,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仍旧是课堂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讲授时往往忽略了对于生活实际的结合。一些思品教师即使有结合生活的意识,但是在很多时候选取的例子并没有从深层次上对学生进行触动。由于思品课程本身的课程特殊性,只有生活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强化我国思品课程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在小学思品课程中应用社会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1、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2、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反馈信息,及时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題,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
3、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第一,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
第二,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①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③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第三,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活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学具就成为玩具,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会损坏东西,互相责怪。
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的重要学科,思品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价值观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生活是一切课程最好的素材,从生活角度人手,对思品课程建设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教学的方法,本文提几种途径,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带来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刘涛.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思品与社会课[J].亚太教育.2015(07)
[2]高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