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张田海
[导读] 我国青少年儿童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就是在学校中接受系统化教育
        张田海
        称多县第一民族中学,815199
        【摘要】我国青少年儿童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就是在学校中接受系统化教育,不单单要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还应接受品德、道德、思想与法治教育,加强道德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品质锻炼,增强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中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也出现了新变化,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教师就应结合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增强这门课程的时效性,从而引导中学生群体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提高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中学教师都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重视,而对于负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来说,其在上课时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问题,导致学生对相关内容不够理解,没有深入地领悟道德与法治的真谛。实事求是地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如果其不能够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就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导致教学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目前,很多中学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学习的兴趣不高,不具备较强的积极性。想要提升学习效率就必须要具备兴趣,因为兴趣是人类对事物进行探究的基本动力,只有对一些事情感兴趣才能够真正地投入到具体的事情当中,而如果对一些事情不感兴趣,那么自然也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事情的完成效率也不会很高。在现实中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缺失,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习没有动力。除此之外,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内容方面较为枯燥,大量的理论让学生无法提起兴趣进行学习,同时还有很多学生表示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容难以理解,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这一课程。
        再者,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都仅仅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只能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讲,他们对教师讲的大道理毫无兴趣,甚至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感,青春期的学生本来就存在逆反心理,教师越按部就班地教学,越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降低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活跃气氛,老师可采取播放视频案例、将提问环节转化为比赛形式和课前道德法治知识小讲堂等方式,使同学们都参与到课堂中,让老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视频案例,文字性的描述通常都是抽象的,而且过多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将案例视频与语言讲解相结合,不仅将知识生动化,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将提问环节转化为比赛形式,传统的提问环节显得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将提问转化为比赛,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来活跃课堂氛围,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对于课前道德法治知识小讲堂,就是在老师讲课前的5-10分钟,让一位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某一方面的知识讲解出来,可以是演讲形式,可以是视频形式,也可以是图片形式,总之,每个同学都有站上讲台的机会,使学生成为授课者,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胆量,也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二)要积极联系社会信息
        人们称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符合实际的,强大的信息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也加速了青少年智力的发展,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封建思想。在这种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当积极地、主动地去联系社会信息,这样才能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透明度,进而培养学生怎样去分辨善与恶、美与丑,净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思想、行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流行歌曲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很快,有的学生在课上课下互相传递、抄写,但他们只知道唱,分不清歌词的好与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利用他们的爱好,让学生先朗读歌词,然后给他们讲清词意,使他们分清哪些是健康的,哪些不是健康的,使他们保持头脑清醒,通过唱健康歌曲得到健康成长。
         (三)要善于运用讨论法
        中学学生的世界观正处在形成的时期,对似是而非的问题,容易模糊不清,对事物易做片面的结论。例如,在初二《道德与法治》课讲到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怎么还存在私营经济?这不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吗?怎么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呢?针对这些疑难问题单凭老师一般化的讲解是难以说明清楚的,这时候就可以在讲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通过师生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现有的经济成分除了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之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其他经济成分并存,这都是由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和发展不平衡状况决定的,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结果,这些有利的补充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突出的表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提高了认识,对社会主义祖国充满自豪自信,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深化了爱国意识。
         (四)教师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自己所传授的道德与法治内容,人生哲理,道德观念等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必须首先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勇于剖析自己,借此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感召力。又如在初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在讲解到少年有梦,我曾经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出了自己曾经有过美好的理想,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从事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教育工作,并认为自己没有实现理想,再加上教师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思想矛盾的转化过程。当讲到从教十年来由原来的不愿干,到现在有空课或自习课就去主动上课,一心搞好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感到了教师敢说真话,不谈空理论,有些同学主动跟老师谈困感,师生的心贴得更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不仅吸引和打动了学生,还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就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素质教育,还给学生们自己的一片思想的天空,让他们多提、多想、多议,将知、行的教育统一起来,用正确的理论思想去指导他们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郭莺.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131-132.
[2]黎素美.情境创设,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活力[J].教育观察,2020,9(07):45-46.
[3]林情华.立德树人视野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1):61-62+68.
[4]李莉.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