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辉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新乐中心小学校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与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培养,在小学阶段也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本文针对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如何顺利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做了详细的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学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优化
一、为学生创设任务型学习情境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把课程融入任务当中,用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过程中知道自己应做什么,用完成任务的方式来接受新的知识,使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学”。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进行任务设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所以,在进行任务制定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相关的教学目标来开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任务制订时,还需要根据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增添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任务情景。那么如何设置任务情景呢?以PPT制作为例,在进行PPT制作讲解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介绍家乡的PPT制作,并且引导学生在家乡风景、风土人情以及美食等方面进行资源搜集,制作相关的PPT。通过任务情景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最后,完成相关任务,还需要学生的相互合作,在进行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机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时间,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既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还能够相互补充意见,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竞赛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枯燥的内容时,可以设计竞赛试卷,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比如教学《计算机病毒》一课时,教师用PPT展示了相关计算机病毒知识,随后借助电子教室的“随堂小考”功能出题,让学生答题。这样可以分析学生当堂课到底学到了多少。当然,在教学“用拼音输入汉字”时,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可以安排他们用记事本输入汉字后提交给老师,也可以用“金山打字游戏2010”来进行竞赛。在画图教学完成后,可以让学生把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中科幻画作品画出来,交给老师修改,优秀作品还可以参加四月}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修改并完善作品,探索平时没有用到的画图功能。
可以说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使乐其业”,也就是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如在基础的打字学习中,我们运用“金山打字游戏”进行教学和练习,这样我们孩子就能在玩中学会打字,提高打字的准确率和速度,这与教他们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计算、拼图、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很适合小学生,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不能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这比我们枯燥的教他们认识、掌握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要有效的多。注意学生课堂上利用电脑游戏学习的时间,精选很适合学生的游戏。那么,我们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更有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信息技术知识不但化难为易,而且能够加深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三、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一种思维,它着重于解决人与机器在各自计算领域的优势以及问题的可计算性。简单的来讲,就是人将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思维方式分解成可操作的步骤,再进行优化和简洁。在小学阶段培养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呢?首先我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然后才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种方式,学生能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思维,学生能够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分解成可行的步聚这一点非常关键。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可以通过流程图和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思维。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学生作品展示等方法来教会学生优化问题。
四、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成果展示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通过直观的形象图示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对所需学的知识脉络有更加形象具体的认识,改善死记硬背的传统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提高思维的可视性,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小组协作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各小组依次展示他们所制作的“网络基础知识”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由小组发言人对思维导图进行讲解,汇报小组协作的学习成果,并就其他小组的提问进行回答和解释。在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做出合理的点评,并就成果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带领全班进行讨论。通过成果展示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可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对“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进行再吸收,并根据教师及时有效的点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结语: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创造性强、喜欢动手参与的特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加实践参与的机会,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基础,以此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铮.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5):64.
[2]李晓红.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科技视界,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