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舟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商贸职业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已逐步成为一线数学教师的共识。特别是在2015年浙江省中职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方案颁布后,这一认识更加深入人心。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对此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本文从现状出发,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 情感渗透 反思策略 问题评价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符合课改方案的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对于中国的学生,尤其对中职生而言,是极为困难的。中职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1.数学基础薄弱
从学生的中考成绩来看,中职学生各科成绩普遍较低,尤以数学和英语。绝大多数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有的甚至只有十几分,学习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很困难。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不等式知识时,提了”负数减去负数怎么做”这个简单的问题,竟有很多学生答不上来。
2.缺乏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将来就能找个好工作,数学作用不大。据调查近70% 的学生从来没有自己完成过数学作业,其中的 30% 甚至一直就没做过数学作业,剩下的当然就是抄袭他人的了;在同他人讨论后才能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有35%,最后能坚持独立完数学作业的少的可怜。对数学学习感觉到困难并存在担忧的人大概28% ,57% 的学生对数学成绩的好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仅 30% 的学生愿意每天花少许时间学习数学。
3.学生对数学存在恐惧心理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作用下,数学长期以来被学生们视为枯燥、繁琐、艰难的代名词,有30% 的学生甚至对数学教师都存在着恐惧感觉,大概 50% 的学生不愿吃苦,碰到困难就止步不前,缺乏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毅力和决心。
(二)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其中有其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单一,鲜有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本就应该市场化运作,中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都应该是市场的需求。在众多专业中,各专业对数学的依存度是不同的,有的要求非常高,例如会计、计算机专业;有的要求较低,例如美术、旅服专业。按照常理来说,每个专业就不应该讲授相同的数学知识,上同样的数学课。一所中职学校中的所有专业的数学都同一本数学教材,每个专业数学课时相同,哪里突出过职业教育特色呢?从根本上讲,还是与市场、实际脱节。
2.数学课与专业课缺少联系
普高中的课程之间联系不明显,职高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数学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密切的。但从目前状况来看,难说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有美好的“姻缘”。 在专业领域,各种知识和技能几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要寻求专业背景去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味的、有用的。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计算银行利息的时候会不会想到数学中的等比数列?旅服专业的学生遇到景点门票和酒店住宿的时候能不能马上反应出分段函数?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掘,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春天就会到来。
3.教与学脱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
大多数职高教师对于职高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个模糊的、大概的了解层面,诸如“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差,学习方法差”等。但到底差在哪里?差到何种程度?原因何在?却缺乏明确的、细致的把握,由此造成中职数学教学“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教师教得很累,效果却不甚理想。
(三)中职教师现状分析
1.教师的地位
现在社会上很多家长的做法是千方百计让小孩读普高,哪怕成绩再差也要想办法。职高的学生不好,校风不行。这种普遍的观念导致职业教育的教师社会地位低下,长期以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减弱。他们的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职业倦怠可想而知。
2.教师的心理
职高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我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带着一张微笑的脸,一种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态度去上课,但学生不配合,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投入情感教育,打造生动的课堂把学生拉回来。
3.教师队伍结构的特点
任教多年的资深教师和新教师担任同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在期末考试中,年轻教师所任教的班级的成绩明显优于资深教师任教的班级。有何原因?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年轻教师更受学生欢迎。尽管资深教师阅历丰富,但年轻教师因年龄、心理与学生更为接近,能跟学生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也就是说年轻教师的成功在于赢得学生的情感,学生因为喜欢教师从而格外认真地学习。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这是个值得深入反思的问题。
二、问题的策略
(一)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重教材的研究,解题的指导,而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不一定喜欢听。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这种情感一定会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因此,教师应关心关注学生,以友善的态度亲近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提高语言艺术,增强情感体验
有人说语言艺术是文科教师的要求,理科教师有必要吗?其实笔者认为理科教师更需要提高语言艺术。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工具学科,公式、定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如果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那给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可能时过境迁之后,对某位教师公式的阐述还记忆犹新。教师教态亲切,循循善诱,有时穿插数学小故事等,学生就有兴趣听完枯燥的数学公式。数学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以课堂为平台,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变成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案例1:笔者在教授《随机事件的概率》前,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一个数学家抵上十个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美的运输船队经常在大西洋上被德国潜水艇击沉,损失惨重,美军将领去求助数学家。数学家认为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可能性越大,建议运输船队集合,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奇迹出现了,运输船被敌人击沉的数量大大减少,美军称赞一个数学家抵得上十个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案例2:据说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象棋传到宫中后,国王在闲暇之时能够用它来消遣益智,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奖赏发明者,让发明者任意选择奖品。发明者说:“陛下,请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格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格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我的要求吧”。国王觉得这个人傻,不要金银财宝,只要一些粮食,就疑惑的问道:“没有另外的要求了吗?”“没有”,发明者说:“我只要这么多的麦粒。”国王心想只要一些粮食不难办到,便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然而,大臣们下去兑现时,才发现印度全国的粮食都拿来也远远满足不了发明者的要求。为什么呢? :1+2+22 +23 +?+263 =18446744073709551615(20位的一个数字),假定千粒麦粒的质量为40g,那么麦粒的总质量就超过了7000亿吨。如果国王当时知道这个总数他是不可能同意发明者的要求的。请问同学们这个和数是如何算出来的呢?话题自然引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四)开展美学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去体验数学美,发现数学美,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对称美,如几何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统一美,部分和整体之间实现和谐,如计算柱体、椎体、台体等不同几何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如余弦定理有三个公式:;若根据 和
呈现轮换对称的特点,那么只需记住其中一个,就可以写出其余二个,这就是利用和谐统一美的结果。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丰富的内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讲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节,可以把教室作为大的实物空间,里面的日光灯、黑板、门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工具;讲授《概率》一节,可以涉及生活中的彩票中奖率、天气预报等实例;讲授《数列》一节,可以让学生探究银行的贷款问题;讲授《函数的实际应用》一节,可以用分段函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水费问题和打车问题等等。
三、问题的评价
情感教育对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有着长远的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不单承载着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责任,还应起到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和良好品质的作用。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应努力地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卢其明.??科普童话.?2017(19)
[2]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与认识[J]. 阮宏伟.??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