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忠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景福镇金星中心小学校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所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前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只有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只有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根据学习任务布置原则和依据进行信息课程设计
在对信息课程的相关学习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布置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保证章节知识点以及学习任务连贯性的基础上,做好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在设计教学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学习渐进性原则,利用探究学习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就是贴近学生,适应学生。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布置时,不仅要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特点,还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属于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布置,在小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掌握应用技能。此外,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以及好七星,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还应该体现趣味性。必须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的布置和设计必须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课程知识点,促使其与学习任务密切融合。
二、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重新构建课堂的教学模式,就要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入手,增加课堂导入艺术特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一些游戏类的活动比较感兴趣,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间游戏活动中迅速回归到课堂上。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中,关于“认识键盘”的这一章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悉键盘,为后面的指法学习打下基础。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来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这样来打迷:“有户人家真奇怪,房子区域分四块,有的面积大,有的面积小,有的成员多,有的成员少,别看他们不起眼,少了他们真麻烦。”打一个电脑组件。随即拿出教学课件,学生们回答:键盘。老师说谜底就是键盘,教师从谜面上就暗示了键盘的重要性与区域分成。这样的课堂导入,以学生好奇喜欢猜谜语的心理特征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枯燥的键盘认识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参与对键盘的初步认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实现了课堂伊始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
思维导图符合人的大脑的发展规律,强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思维导图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将思维进行无限延伸,增加思维的维度和广度。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联想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思维导图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在进行正式的知识点讲解之前,教师通过展示思维导图,使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有一个整体结构上的把握,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并布置相应学习任务。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和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分组,分组完成后由小组成员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其中,学生既可以对教师制作的“网络基础知识”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制作具体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当然,学生若是对教师所列知识点不感兴趣,也可选择网络相关主题进行制作。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进行项目分工,取长避短,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引入微课 提升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引入到教学中。微课的演示性是众所周知的,教师制作的短小、精悍的小视频可以把抽象的知识演示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以为把知识清楚地讲解给学生就足够了,不用给学生进行演示,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好方法,课堂效率低下。即使教师把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一百遍,也不如让学生亲眼看到一次记忆深刻。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应用微课的演示性给学生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更是需要教师给学生演示,教师制作的小视频中展示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小视频中的演示对比自己的操作,会发现自己操作中的不足,从而进行改善,这样就不用教师对学生一一进行检查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例如:《认识计算机》这课内容的重点是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难点是规范地使用计算机。这课内容比较简单,却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生只有学会规范操作计算机,才能对计算机进行进一步的操作。教师可以在视频中给学生演示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机操作,让学生从视频中看到自己操作错误或者不规范的地方。微视频可以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演示出来,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结语: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将更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应当深入考虑的问题。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将教材当中的重点知识理顺出来,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解。要采用先进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志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