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高永刚 刘子来
[导读] 长期以来,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高永刚  刘子来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社棠中心学校  741024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困扰着双方的情绪,有时候还会对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干扰,负面影响很大。本文从自己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和经验入手,小谈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期能让困扰中的教师得到一点帮助。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关键词:了解;尊重;平等;爱意;理性平和   

     时至今日,教育期待沉重着千家万户,人才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很多家庭,为了使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家长们不辞劳苦,全程保送,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广大学生们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学生们负重前行,作为教育主体两端的教师和家长,就需要更多的平和与平静,温和冷静处理教育对象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决不能相互指责,相互埋怨,更不能起争端,互中伤。尤其是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决定了你需要更清醒更理智地去和家长沟通交流。人有千面,家长的能力性格层次千差万别,而教师则不一样,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妥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教师的职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师有责任修复维系协调好和家长、学生的关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而奋斗。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和各种不同脾气,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一、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让沟通不要偏离方向。
        教师接手一个班,一般需要带三至五年,完全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向,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此,我们不建议学校随意更换带班代课教师,今天换一个老师,明天换一个老师,那是不懂教育规律的表现。
        教师最可爱的表现是亲切平和而不是威严,教师要想带好一个班,就必须要塌下心来,到学生中间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和行踪,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掌握班上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才能有更好的方法和对策去和家长们沟通交流。
        日常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差或者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传唤家长,可是家长来了却又不能很好地沟通交流,问题说不到点子上,更多的是埋怨和指责,宣泄不良情绪,这样,家长方面也很为难,很丧气,最后双方只能在尴尬中不欢而散。这就是教师没有吃透问题学生问题根源的原因,自己作为专业人士,不知道该问题该怎么解决,给家长提不出更好的建议,让非专业的甚至文化程度很低的家长去解决,那一定不会得到让你满意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之余,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改善改变学生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这样,出现问题了,你就能够胸有成竹,马上拿出相应的策略,和家长交流起来,你也就能够直入主题,有的放矢了。
        二、尊重对方的唠叨和表述,让沟通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在很多老师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你的孩子在我班上,我每天苦口婆心辅导学习,不说有功吧,孩子表现不好,我喊你来学校和你交流交流应该没错吧。是的,交流是没有错,但是居功逞强就有点过了。很多老师由于有了这种心理,家长一来就开始埋怨,宣泄不良情绪,造成了沟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清楚,教书育人是你的工作,为人师表,努力工作是你的责任和义务,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认为你教着他的孩子,他就要对你毕恭毕敬,言听计从,那就错了。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奉献意味着做好自己,不求回报,孩子们表现出色,努力上进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回报。
        教师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孩子,形形色色的家长,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不知道尊重 、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辛勤付出,其实也是正常现象。教师无力改变家长,但须做好自己,专业的你,必须要做专业的事。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一定要放低姿态,耐心听他诉苦衷,倒苦水,然后帮他分析原因,建议对策。只有这样,沟通才能不偏离轨道,顺利进行下去,谈话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建议要具体明确中肯,让家长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意。
        很多同学不能及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不是要故意拖欠,而是能力不足,完成不了才搁置下来的。同样,不是说所有的家长都不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而是他不知道该怎么配合。有些家长,自己本身就没读过多少书,或者说他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是浑水摸鱼过来的,现在让他去帮扶孩子,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面对这种家长,老师仍然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说通讲明利害关系的情况下,老师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可检查的事情去做,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比如平常和孩子交流的态度,语气,方式方法等,老师可以提醒家长们改进改善,每天要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每天的家庭作业,家长一定要监督检查等等,建议家长亲力亲为,或许,坚持一段时间,他还能从这些琐碎的小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乐趣呢。
        举例子,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法。同样的问题,人家某某某同学的家长是怎么面对怎么解决的,人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借鉴学习呢?老师面对各种各样的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有对策,热心,真诚,不离不弃。转变一个差生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看着一个差生在自己的帮扶引导下慢慢好转,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四、理性平和对待每一件事,让沟通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必须要有战略性眼光和“教育家”的胸怀,能包容学生的无知和家长的鲁莽,要善于控制情绪,审慎发表见解。学校本来就是一个人多事杂的地方,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在所难免,重要的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如何解决。
        理性和冷静,是处理好问题的必备素质。老师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果敢果断,任何事情都是有缘由的,面对紧急情况,老师一定要迅速处理,及时和领导同事联系,大家群策群力,共同面对。对于一般的学习纠纷或者学困生转化问题,要及时和家长联系,给他们讲清楚其孩子的问题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共同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转变就行了。面对难缠不明事理的家长,教师一定要理性平和,耐心说理说服,决不能情绪化,说一些有失教师水准的话。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面对不够优秀的孩子,家长其实也很着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决不能火上浇油,一定要帮助他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友好和谐的交流一定是有价值的,有用的,只要你努力了,教育一定会向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总之,家校交流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交流双方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文化程度差异大,性格脾气千差万别,很难一开始就达成共识。好处是双方的希望和目标是一致的,这就给了沟通一个平实的基础,只要老师和家长都放平心态,奔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就一定能够把问题处理好,解决好。
此文系2019年天水市“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研究》(立项号:TS(2019)LX61)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子来,生于1971年2月,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社棠中心学校教师,现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