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红霜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省 台州市318000
【摘要】传统学徒制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培训形式单一,并且不具备实践性,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因此有必要对传统学徒制模式进行改革,全面启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便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出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改革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主要是以校企合作为模式,再加上专业人员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具有实践性的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好处在于能够通过企业专业工作者和学校教师的培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培养出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实践。
一 现代学徒制能够加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现代学徒制,主要是过去的学徒制和全新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注重的是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伴随“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开始重视旅游行业的发展,加大了和国际旅游行业的合作力度,并丰富了旅游文化。各种措施都使我国的旅游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现代学徒制结合酒店管理专业,重点在于“校企融合”,主要是在采用传统的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利用合理的方式丰富教育的内涵、收集充足的教学资源、完善考核制度,以让校内的培训和企业实践得到完美的融合。
二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策略
(一)与优质酒店合作
酒店的理念要和学校具有一致性,这是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基本条件。首先是要考察酒店是否具备迎合时代特点管理理念;其次是调查酒店是否和其他高职学校有过合作,两者对人才培训的思路是否相同,最为重要的是是否有现代学徒制意向。
(二)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建设
依照我国经济以及酒店发展的实际要求,创建集校企合作招生、培训为一体的合作制度,组建专兼融合、校企互聘的“双导师”的教育队伍。打造酒店管理专业和课程引导机构,学校和企业合作创建对“学徒”岗位技能、课程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学校与发展理念具有一致性的酒店制定培训计划,拟定酒店学徒培养文件、管理模式,使学校和企业能够贯穿也培训的各个环节。
(三)校企联合招生
酒店和高职院校联合创建招生方案,并由企业来负责面试工作。按照酒店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扩充招生渠道,实施统招和自主招生,并以此为基础来对招入的学生进行企业宣传,根据面试的情况来制定学徒、校、企、生的相关协议,确立职责、权益。
(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主要是进行实际调查,并由校企共同配合,来创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岗位之间要保持良好的衔接,确立人才培训计划。树立“四阶段定制”的人才培训方式。这四个阶段主要是指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创建人才培训方案,按照职业特点来创建课程内容,按照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来实施实践教学。并且还要以这四个阶段为核心来建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在高职院校内由教师进行指导,在企业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指导,来达到立体化的实践效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覆盖、能力目标全考核。
(2)课程体系建设
遵照人才培养的特点,来打造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结合、水平递增”的教学体系,保证专业教学和酒店管理的观念能够有效的结合到一起。通过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效分配岗位认知、单向实践等环节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相关需求,设计与之相符的校企课程,把要讲解的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以保证核心、实践等方面的水平能够逐步递增。
酒店开发、企业文化、讲解酒店构成、人才培训等是岗位认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理解程度。而学校和酒店一同来负责单向实践、综合顶岗等工作,对实践教学进行完善,采取学徒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和酒店进行联合,把上述课程所包括的部门认知、实操等环节转入到实践教学当中,达到“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标。企业工作人员亲自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将理论内容变成实践性的操作,这样一来便能够让学生全面的掌握教学内容,并还能够记忆的更加深刻。
要对酒店做到充分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确立前厅、客房等服务的岗位制度,并由校企来共同编写教材。学校和企业来联合创建前厅、客房等服务管理的课程。制定企业培训课,创办第二课堂,吸取优秀酒店的管理方式和观念,然后结合到教学当中,并要在教学期间为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意识。此外还要将企业文化和专业课程结合到一起,以保证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
3 打造“双导师”教学队伍
校企之间进行互聘,打造“双导师”教师队伍。全面展现出专兼相融合教学队伍的特点,保证专业能够实现创新。依据企业对岗位的实际要去,创建校企互聘制度,并结合具有技术性的“双导师”培养制度,创建考核、激励机制。利用企业举荐、高职院校启用的方式,来招入一些富有多年工作经验、且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当做实践指导员,并对双导师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和兼职教师一同进行备课,并让两者合作来进行教学,一同制定教学模式,以实现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通过校企联合,打造课程研发队伍、教材编写队伍、横向课题研究队伍,把企业实践指导员的水平和兼职培训人员的实践水平进行有效的结合,并把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转变成实践效果。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能够达到互补的效果,从而得以共同成长。高职院校任课教师要进入到企业当中,掌握全新的技能、理念和企业文化。从企业员工中挑选出优秀的代表来当做学校的兼职教师,来达到专业化的效果。
4 创建多方参与的评机制
校企联合来一同进行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打造由多方参与的评机制。作为企业,要贯穿于整个“学徒”项目考核。根据“学徒”的水平为参考,来对考核评价机制进行优化,把学校评价、高职院校教师评价、酒店工作人员评价、酒店评价全部融合到一起,以保证专业学生在正式参加工作后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
对单向职业培养制定考核机制,要站在核心课程考核的角度来打造专业考核机制,把终结性考核转化成形成性考核,同时把项目的实施状况和学生的水平进行融合,培养出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以达到教学的最高目标。关于实践课的考评,主要是高职院校的老师以及企业培训人员来进行合作,按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水平的综合表现来实施合理的评价。考核项目主要有专业技能的水平、职业素养和工作表现、资格证考试成绩等。
【结束语】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创建育人机制、课程体系、校企“双导师”教学队伍、以及由多方参与的评机制等,它们均属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主要是以人才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遵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以最终达到产教相结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文华,龚漪,孙勇,陈映帆,张玫,陈瑛,彭铸,吴影,龙晶,陈少丽,王亚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4(2):36-38.
[2]黄德桥,杜文静.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20(2):55-58.
[3]陈程.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246-247.
[4]柳旭.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19(12):00274-0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