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班班通”在科学课堂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罗辉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教学越来越多元化
        罗辉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龙树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教学越来越多元化,希望培育学生们全面的品质和能力,因此,科学学科的教学地位被逐渐提升。开展科学教学,能够有效的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科学意识、判断能力等等综合的素养。特别是对小学时期而言,这个时期的科学教学能够为学生们日后的探究和学习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结合在自身教学工作实际,我以科学课为角度,分析了“班班通”在科学课堂的运用策略,以供同仁们作为教学的一点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策略
        引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小学阶段,思维比较简单、活跃,对于一些枯燥性的理论知识兴趣比较薄弱,而对于一些实践类型的、图形类型的知识能够有效的获取和观察。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就要结合学生们的思维特点,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科学教学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提升科学课教学的效果。
        一、利用班班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班班通,指的是每个班级里具备的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利用的终端设备,它是互联网发展下的一个产物。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下,班班通一般指的设备为多媒体设备,包括黑板、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如今的科学教学课堂,和以往的形式有很大的区别,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都是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们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下,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里来,探究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建一些有趣的科学教学内容,而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便能够为科学课堂增加很多有趣的元素,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实现科学教学的目标。
        例如,我在教授小学科学五年级的《沉和浮》的时候就借助班班通进行教学,提升了学生们的兴趣。首先,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我运用班班通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和沉浮现象有关的图片和小视频,如橡皮檫丢入水里之后沉到了水底、泡沫丢到水里之后浮到了水面上等等,学生们通过观察这些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能够激发出自身的好奇心,勇于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沉到水底、有的物体会浮在表面上。之后我询问学生“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几个图展示,我们了解了物体丢到水底会有沉浮两种现象,你还能举例哪些生活里的沉浮现象吗?”学生们马上开始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纷纷积极的发言说出自己的答案,我接着询问:“那么你知道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吗?”于是开始引入到本节课知识的教学。

这样借助班班通进行教学,提升学生们对沉浮现象的认识,并且让学生们一边联想生活一边探究问题,掌握科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有助于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利用班班通,突破课程难点
        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科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其中很多道理和知识点比较抽象,如果单纯的观看理论知识,学生们很难掌握其中的逻辑和道理,而这部分知识恰恰是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借助班班通将一些抽象的科学知识进行展示,让学生们掌握课本的重点知识,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学习和探究。
        例如,我在教授《地球的运动》的时候,学生们很难正确的理清自转、公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便可以班班通,对该部分重点知识进行讲解。首先将本部分重点知识进行重点标注,然后后展示一个表格,对自转、公转的一些特点和联系进行概括,再运用生动的GIF课件,让学生们观察两种地球运动的实际状况,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三、利用班班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小学生们的思维都比较开放,对于同一个问题经常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答思路,这个时候教师要抓住学生们的思维逻辑,注重开拓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们用不用的方式思考和探索科学问题,并且借助班班通来对学生们展示各种探索方式对应的过程和结果,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科学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们更深入的投入到科学探究中。
        例如,在教授小学科学《时间的测量》的时候,我为了引导学生们思考,在课堂的开始环节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怎么测量时间的呢?”学生们开始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我:“手机、手表、闹钟、电视时间”等等。然后我接着告诉学生:“同学们回答的很棒,那么除了这些电子设备,我们有没有办法用一些大自然现象测量时间呢?”于是学生们开始进行联想和思考,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用班班通为学生们展示“太阳测时法”、“沙漏计时法”等时间测量方法有关的视频,学生们马上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最后,我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探究,罗列出所有可以计算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们用多种思维思考,探究更多计算时间的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班班通必将在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提升对班班通技术的重视,借助班班通创新科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让班班通更好的渗透到科学课堂中,优化教学课程,提升科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 王志芬.  新课程研究. 2020(10)
        [2]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 刘艳荣.  中国校外教育. 2014(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