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红梅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安肃镇北下关小学 河北保定 072550
摘要:对于小学班级管理而言,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负责人,因此必须要承担着管理者的责任,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班级建设的有效调整,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纪律。但是,如果在小学阶段中,班主任不能够与学生之间有一个良好的关系,很容易就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触,甚至导致双方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因此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小学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融合新型管理理念的应用,并应对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这样才能够通过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更好地实现对班级的全面管理,从而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信赖与支持。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和谐关系
前言
在当前阶段,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情况,而且也要为学生接下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根据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来看,为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塑造正确的三观,同时也确保学生能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则必须要加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联系,这样通过和谐关系的建立,就能够有效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此就能够保证在教师的带头作用下,真正促进学生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小学学生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因此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问题,而这也会直接导致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必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对此,想要确保建立出和谐的氛围,则需要针对现存差异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否则如果依旧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则会由于教师的“连坐”处理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委屈、内疚、自卑的心理,这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1]。对此,作为班主任而言,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同时也要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努力创建出良好的沟通环境,这样才能够在活动参与下建立出友好的师生关系,并实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如果班主任在管理工作开展时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进行妥善处理,也容易导致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无法缓解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而也会使学生更加厌恶班主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毕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只有通过和谐关系的有效建立,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人文关怀,并且也能够在愉悦友好的氛围下开展学习活动,确保学生能够从小就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素养。
二、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方式
(一)确保师生间的平等性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当中,班主任就是学生的领导者,而尊师重道也是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活动会过分强调师生关系,所以这就不能够真正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个平等的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进而就会导致学生由于害怕不敢与教师亲近。同时,教师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拉开与学生的距离,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动态,学生也会对教师有一种畏惧感。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习惯用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而且还会过分强调课堂纪律,这样的小学课堂十分沉闷,还会影响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2]。
基于此,如果班主任想要确保可以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首先就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并实现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样才能够通过与学生打成一片,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学生的近况,再配合其他手段的应用来获取学生的信任,从而才能够在不断的交流与沟通中,真正认识到自身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而通过后续手段的应用来改善当前的实际教学现状。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与学生的平等性,还要明白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自己之间并没有那么遥远的距离。
(二)建立健全管理模式的应用
想要确保和谐关系的有效建立,不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尊重就可以的。因为,在绝对尊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逐渐完全丧失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这会使学生不再愿意受教师的约束。因此,有效的管理方式则是既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又能够确保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或者是行为进行约束,从而才能够降低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出现。此外,也只有把握好管理的尺度才能更让学生了解到班主任的人文关怀毕。毕竟,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如果只是进行统一性的管理,则会容易造成压抑学生个性的问题。对此教师则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以此才能够确保在构建和谐关系时,可以实现既树立教师自身的权威,又能够通过柔和的手段和人性化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班主任为榜样,进而获得全面性的行为纠正和正确的思想认知,这样才能够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
(三)优化管理工作的细节
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也必须要做好细节工作,而且针对于学生一些细小的问题而言,教师更应该耐住情绪进行全面处理,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可以真正对学生所发生的问题进行重点关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针对于教学问题而言,教师应该进行有效引导,这样才能够保护学生思维开拓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此外,细节处理也可以针对班级环境的建设。因为,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放松自我的情绪,这样也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一些情绪变化[3]。譬如,某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突然在某一时间段内出现了成绩下滑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或者是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来了解情况,然后再做好相应的工作,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沟通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释放,进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
(四)约束教师自身的行为
在和谐关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约束好自身的行为。因为,在小学生的心里,教师就是一个偶像,而偶像必须要起到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榜样的力量。毕竟,在小学阶段中,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行为,所以一旦教师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则会导致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会出现行为认知的偏差。对此,为了确保在和谐关系构建时使学生的发展更具健康性和全面性,教师则必须要加强自我约束,这样才能够真正树立起教学的榜样。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强化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通过自我能力的发挥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
总结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则必须要正视自身的工作,这样才能够通过自我职能的发挥来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实现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仲良.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32.
[2]马海强.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科技资讯,2020,18(08):95-96.
[3]李钦梅.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20.